Go to contents

【點評】引進國際機構的落後國家

Posted November. 22, 2012 08:27   

한국어

新加坡在20世紀90年代為了擴大投資和創造就業機會,集中引進了全球企業地區本部。進入20世紀以後,將投資引進對象擴大為教育、醫療、觀光、金融、文化產業。2008年在新加坡當地遇到的一名韓國企業家表示:“新加坡政府正在致力於引進具有外國人引進效果最大的非政府機構(NGO)。”通過這樣的努力,世界野生動物基金協會(WWF)地區本部等都在新加坡紮根。這比建立工業園、降低稅金來引進外國企業更是高一層的戰略。

▷韓國政府昨天也制定了國際機構活性化方案,正式開始了國際機構引進競爭。構想就是引進國際機構,提高國家品格,引進外國人投資和人才。最近確定在仁川松島設立的綠色氣候基金(GCF)事務局將會有300-500名常駐,每年將召開100多次的國際會議。外國人居住者和訪客增加的話就能增加“MICE”產業,即會議補償觀光、會議、展示會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就會增加。這比一次性的活動—奧運會、世界杯等,具有更能持續引發經濟效果的長處。

▷韓國是具有世界前10名的經濟力和第11位繳納聯合國分擔金的國家,但是國家機構引進成果卻很小。2萬2000多個國際機構事務局中韓國引進的機構只有43個。比美國(3646個)、比利時(2194個)、法國(2079個)、日本(270個)、泰國(133個)、新加坡(86個)少很多。在韓國的國際機構的平均工作人員除了GCF,包括1.8名外國人在內只有11.3名。也有像東亞地方政府觀光論壇(春川)、國際無形文化城市聯合(江陵)一樣,由地方自治團體用自己的預算運營的“只有虛名的國際機構”。

▷韓國緊鄰著強大國家—中國、日本、俄羅斯。地理位置、信息技術(IT)、遊戲等產業的強處、經濟開發、分裂、綠色成長等經驗是國際機構引進競爭的差別化重點。要避免地方自治團體之間過度的引進競爭或浪費性競爭。不會有很多國際機構喜歡語言不通、缺乏外國人醫院和學校的韓國。在服務領域上要緩解限制,改善外國人居住環境才能讓國際機構招商們來。

評論員 樸勇 park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