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楊萬春的箭-聖德大王神鐘為何出現在美國大學講堂上?

楊萬春的箭-聖德大王神鐘為何出現在美國大學講堂上?

Posted January. 30, 2012 03:06   

한국어

“要說起有名的弓師,西方若有william tell,東方就有韓國的楊萬春。”

在納米領域得到世界認可的美籍韓人科學家美國布朗大學金京錫教授(機械工學,60歲),他如果在此所大學的“力學和振動”(Dynamics and Vibrations,必修課)課堂上提起上述話題,在座的學生們都會搖頭。楊萬春,為高句麗末期一名將,在645年安市城之戰中,據說他射瞎了當時征討高句麗的唐太宗。 “今天我們從工學的角度來分析箭的工作原理,通過實驗可以得知,從工學的原理來看,韓國箭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當金教授說到這裡,學生們開始聚精會神,逐漸地投入到歷史和物理,機械工學的講課中。

布朗大學工科學生們從1994年開始使用金教授自編的教材來聽他的課。金教授的課程,授課學生多達1000多名,且他的25名弟子(博士和博士後)分散在美國各所大學。金教授可謂是利用科學來揭示韓國文化的優秀性的“科學韓流”傳道士。

29日,金教授在與東亞日報的電話採訪中表示,1990年初大學邀請我編寫一本融合人文學和歷史的工科類教材,從此我就開始利用科學來揭示韓國文化的優秀性的工作。

雖然韓國的弓長(120 cm)比英國的長弓(180cm)和日本弓(2m)短,但其射程是它們的2,3倍,最多能射到1km,金教授通過實驗來解釋了此項奧秘。試驗結果表明,韓國弓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其擁有類似“異端推進火箭”的軌跡。儘管大部分人相信,弦短是為了東方人的矮小身材著想,但金教授給予的說明是,用短弦來提高推動力,這就是古人的智慧。他還說明,韓國弓共有5個部分,其會產生再次推動力。

金教授表示,不僅是弓,還有像聖德大王神鐘,烏龜船,鮑石婷一樣的韓國文物都是基於優秀的科學原理,但這樣的原理在美國很生疏。他還稱,向後會繼續活用韓國文物,把其當作工學的題材來使用。實際上,他研究了聖德大王神鐘波長比西方的鐘更大的原理, 並且編寫了教材,供3,4年級的學生使用。金教授說明,如果要使波長變得更大,鐘的底部要最厚,鐘的頂部要薄,整體厚度要與鐘的高度成比例,聖德大王神鐘恰好運用了這種原理。他為了把此教材傳播至美國全地,在美國工學教育協會上發表過文章。

金教授在首爾大學獲得機械工學碩士學位,此後留學,1989年成為了布朗大學的教授。他長期帶領納米工學研究中心,去年,同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表明了利用超聲波準確分割Carbonnano tube的原理,此項研究結果登在英國《皇家社會學報》中,因此備受矚目。



樸賢鎮 witnes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