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技術權力”蘋果為何隨意收集個人追蹤資訊!

【社論】“技術權力”蘋果為何隨意收集個人追蹤資訊!

Posted April. 23, 2011 07:56   

한국어

經調查,美國蘋果公司隨意接收使用者的個人追蹤資訊,將相關資訊存儲到了資料庫(DB)。追蹤資訊並沒有密碼設置,而且資訊會留在終端設備檔,因此使用者也很難刪除相關資訊。蘋果公司的行為不僅有洩漏個人私生活資訊的可能性,還有可能使使用者的資訊被違法分子惡意利用。

2008年1月,蘋果公司提供“搜索我的收集”、“我的好友”等追蹤資訊服務,從此時開始收集了個人追蹤資訊。去年6月21日,因為修訂“用戶私生活保護政策”,蘋果公司添加了“蘋果公司與合作公司可以共用蘋果產品的地理資訊”的內容。但是,蘋果公司從未對相應資訊會殘留在蘋果手機的事實進行說明。對於累積的資訊,蘋果公司應當給予使用者刪除或保存資訊的權利。

去年,美國眾議院曾經指出侵犯私生活的可能性。對此,蘋果公司回答“有關追蹤資訊服務的收集事宜,會事先獲得消費者同意,而且關閉追蹤資訊服務的方法也很簡便。”無論是以何種方式,相信消費者都已經同意提供追蹤資訊,因此蘋果公司收集相關資訊應該不違背法律。但是,作為世界頂尖企業,對於消費者應當注意的事項,應當進行更為明確的說明,而且要杜絕隨意收集資訊。消費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淪落為巨大“技術權力”的工具。

美國華爾街報報導指出,穀歌的Android收集也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多次將使用者追蹤資訊發送到資料庫。因為,資訊技術恐龍開展收集個人資訊的競爭,在制定新地位的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進入2014年,預計追蹤服務市場總額會達到83億美元(約9兆韓元)金融當局有必要監督IT恐龍,杜絕相關機構以轉變新服務為由盜取資訊。

若IT相關人士隨意收集訪問網路的記錄和智慧手機使用者的追蹤資訊,很有可能會侵害個人資訊。事業相關人士表示:“個人身份不會向外透露,而且沒有遭受駭客攻擊的可能性。”目前,互聯網新的網路體制已經出臺了“禁止追蹤蹤跡”等措施。同樣,移動設備也有必要制定相應措施。消費者一定要為保護個人資訊做好準備,保護個人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