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經濟特區,均衡發展政策失敗的典型事例

【社論】經濟特區,均衡發展政策失敗的典型事例

Posted August. 07, 2010 07:49   

한국어

政府開始重新整頓招商引資(國外資本)績效不佳的自由經濟區。知識經濟部說:“全國共有6個自由經濟區,93個區。我們將對其中35個區進行整頓。”並表示,經過實際調查之後,將與相關的地方自治團體討論後繼對策。對招商引資停滯不前、地區開發專案變質的自由經濟區,實行改革不可避免。

2003年,盧武鉉執政時期,仁川、釜山與鎮海、光洋等3處被指定為自由經濟區。而後,2008年,黃海、大邱•廣尚北道、新萬錦與群山等3處被指定為自由經濟區。根據盧武鉉政府的區域均衡發展理論,每個地區都指定了經濟特區。這還不夠,還實行了各種區域均衡發展政策,制定了行政中心複合城市、革新城市、企業城市等。然而,沒有一個如實推進。自由經濟區是草率的均衡發展政策所導致的失敗的典型事例。

另一方面,雖然經濟特區有所增加,但是並沒有提供積極地進行招商引資的獎勵或基礎設施投資。政府計畫於2020年為止完成仁川、釜山與鎮海、光洋等3處的開發,於2030年完成其他3處的開發。但事實上,卻屬天方夜譚。2004年之後,自由經濟區的引資總額為27億美元,是外國人整體投資額的3.7%。

與其關閉地理條件或基礎設施投資惡劣的自由經濟區,倒不如重點培養具有競爭力的區域。然而我們的競爭國家,中國、新加坡等國則在利用果斷的獎勵措施,積極的進行招商引資。如果不能提供比他們更加優越的條件,將很難成功。但目前的狀況卻是因為限制過多,而很難投資建立外國人專用的醫院或學校。

想要成功開發自由經濟區,需要果斷的轉換想法。即使是為吸引國外企業而設的經濟特區,也不應區別對待國內企業的入駐。不少國外企業不僅看重企業條件或市場,而且還因與國內企業間的交易往來而希望進行投資。中國、新加坡、臺灣等地都平等對待在自由經濟區內進行投資的國內外企業。政府有必要進行徹底地實際調查,同時與相關的地方自治團體進行協商,使摩擦最小化,並去粗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