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網路中的社會病理現象嚴重

Posted June. 23, 2010 03:06   

한국어

一位線民,偽造了關於希丁克教練的採訪發到網上。這一消息被國內的網路媒體所利用,導致誤報,引起騷亂。報導如是:希丁克教練在接受荷蘭足球雜誌採訪時,就韓國隊輸給阿根廷一事,評價指出,“他們打的是棒球,而非踢足球”。網路媒體在沒有確認報導的真實性的情況下,就利用了這一報導,甚至還載入了廣播。這一誤報騷亂表明,通過網路偽造資訊是多麼容易。

在韓國,家用網路普及率達95%。韓國可說是世界最高水準的網路強國。網路已深入國民的日常生活深處,沒有網路,生活將變得極為不便。托網路之福,政府的行政、服務變得更為便捷。離開了網路,一切的經濟及休閒活動都將變得不可能。

網路除了這些積極面之外,還存在著諸多的弊端和嚴重的社會病理現象。昨日,幾名10多歲的青少年因涉嫌監禁並殺害10多歲的女生,並將屍體棄之漢江而被拘留。他們通過網路碰頭,並通過網路檢索搜索了處理屍體的方法及棄屍的場所。網路成為10多歲的青少年犯罪的工具。

還有以匿名的形式進行惡性評論,嚴重損毀他人名譽,致使被害者自殺的。2年前,瘋牛病引發的“蠟燭事件”中,“員警對群眾施暴”“戰警勒死女大學生”等煽動群眾的虛假事實及照片曾冠冕堂皇的登載在門戶網站上。就天安號爆沉事件,網路上氾濫著很多冒牌專家提出的觸礁論、系統老化論、美軍誤擊論等。過去,新聞和廣播起到了辨別資訊真偽的作用。但是,隨著欠缺責任感的網路媒體和網站的增加,網路成了“資訊的污水坑”。

在我們的社會,也有人將通過網路詆毀他人名譽或偽造資訊等表現形式稱為自由,並將網路視作治外法權地帶或解放區。法律並不容許無限制的表現自由。有人建議道,考慮到網路的影響力及其波及效果,應當重罰那些在網路空間上詆毀名譽或偽造資訊的人。

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在 5月及6月號中,曾期待,網路能跨越國境,打開世界和平的新時代,但是網路反而激化了犯罪、恐怖主義及暴力。對此,有人評價道,網路雖然打開了互換意見的“新門”,但是卻無法確認這是否屬於民主主義。因此,有必要緩解網路的負作用,啟發健全的網路市民意識。全體社會成員都要一同努力強化青少年的網路倫理教育,預防網路遊戲中毒。若對網路的劣質文化置之不理的話,將會付出巨大的社會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