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點評]羅老號的悲哀

Posted August. 21, 2009 08:20   

한국어

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在離發射還剩7分56秒時遺憾中斷發射。據悉,是因檢測火箭發射狀態的軟體誤讀高壓罐壓力,而導致發射中斷。在查明故障原因的過程中,我國研究團隊未能插手。不同於政府先前發表的我國與俄羅斯“共同開發”1級火箭液體燃料發動機聲明,實際情況是俄羅斯主導,我們付錢購買。雖然政府表示國產化了80%發射台相關技術,但俄羅斯不可能將設計圖也讓給我們。

▷2002年,政府在未掌握技術的情況下開始了羅老號的開發工作。起初構想,是打算購買先進技術或自行模仿、研究,實現技術“大飛躍”。但是,于2005年成為合作夥伴的發射體領域先進國俄羅斯,並未向我國提供相關技術。根據俄羅斯要求簽署的“宇宙技術保護協議”,禁止轉讓液體燃料技術,進而使得形成韓-俄間的技術從屬關係。為縮小宇宙技術上的差距及早日實現技術獨立,急需研究開發(R&D)及政治外交上的間接支持。

▷一名工程師出身的中小配件公司代表表示:“若想打破技術從屬關係,認清世界主流和預測需求,並進行事先研發,非常重要。”這主要是指,需要依靠種子專案不斷提升銷售,並開發能夠持續成長的新專案,最終達到良性迴圈工作結構。在擁有上千萬品種的配件領域上,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R&D成為世界第一。但是,目前技術上對日本的依賴性很大。專利費用及使用費用收支統計中,包括了技術從屬相關費用。2007年,此領域對日赤字為5億2000萬美元。

▷當然,我國搶先一步的例子也不少。2004年,現代•起亞汽車從擁有世界頂級技術的日本豐田汽車,收到合作開發混合動力發動機的提議。但現代•起亞公司未同意此提議。雖然,當時可以利用豐田汽車的技術和配件輕易打進市場,但從長遠發展來看,有可能因技術從屬關係,導致最終失去主動性。據此,開始進行獨立研發的現代汽車開發團隊,最終成功開發出結合液化石油氣(LPG)發動機與電力發動機的混合動力發動機,並於今年,在國內首次亮相裝配此發動機的汽車。羅老號的發射失敗,使我們深切體會到了技術從屬的悲哀。

評論員 洪權熙 konih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