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因不明傳染疾病導致的恐慌

Posted August. 08, 2008 06:27   

한국어


今年是被稱作僵屍電影“鼻祖”的《屍體的夜晚》首映40周年。近幾年的僵屍電影沒什麼發展,進入21世紀之後,西方又開始掀起了僵屍電影熱潮。除今年上映的《REC》,近幾年還有不少像《驚變28天》、《驚變28周》、《生化危機》等種類繁多的以僵屍為題材的電影。接下來將通過心理學家、科學家聽取“毛骨悚然”的僵屍故事。

○具備情感與智慧的僵屍登場

為什麼最近僵屍電影會一股腦兒地出現呢。心理學博士兼電影評論人張根榮(青少年政策研究院研究員)指出:“對最近疾速發展的無名傳染病的恐懼是原因之一。”

張博士解釋道:“從2000年開始,像非典、炭疽、禽流感等不明原因,也沒有準確處方的新型傳染病正廣為流傳。人類不能對抗這些疾病而引起的不安,將通過僵屍電影體現出來。”

例如,被僵屍咬過的人類也會變成僵屍;毫無防備的人類在戰戰兢兢中死去;這與感染上傳染病的情景十分相似。屍變的內容也與過去大不相同,最近的電影使用了許多像《生化危機》中的“T病毒”;《驚變28天》裏的“憤怒病毒”等人類還沒能征服的病毒性病原。

比起過去的僵屍電影,最近的恐怖片打破了從前“僵屍只會行走,而不會思考”的界限,而增加了恐怖程度。在《驚變28周》中出現了會跑的僵屍,而在《生化危機3》中則出現了兼備感情與智慧的僵屍。張博士分析:“人類認為比僵屍優越的那些條件一旦消失,對僵屍的恐懼就將上升。”

○製造真人僵屍的諾貝爾獲獎人

真的能像電影裏一樣,使用病毒製造出僵屍嗎。人們都會異口同聲說,人死了之後怎麼可能還會站起來。POSTECH生命科學教授成永哲強調:“人類是否感染過此類病毒,翻閱歷史就能調查清楚。”

首爾大學生命科學部教授金光指出:“屍體重新復活是沒有可能,但是病毒攻擊神經系統,破壞大腦使人做出非意識的舉動倒是可以想像的。”

用腦部手術或利用藥物製造“人類僵屍”會怎麼樣呢。還真有把真人做得像僵屍一樣,而獲得諾貝爾獎的案例。

Kaist的生命科學教授金大洙指出:“葡萄牙的神經外科醫生莫尼斯於1940年下半年對2萬名患者實施‘額前葉切割手術’,在1949年獲得了諾貝爾獎。而這正是扭曲諾貝爾獎的典型案例。”此項手術就是將手術刀放入眼部底端把部分額前葉破壞掉,目的就是為了治療抑鬱症、神經分裂等神經疾病。雖然接受手術之後,患者有所好轉,但是因接受手術後,患者的自發性與創新性弱化,社交能力逐漸消失,甚至人格也變得大相徑庭等巨大副作用,而在1960年之後消失。

金教授指出:“負責高等神經活動的額前葉一經破壞,就會喪失自我,就會作出像僵屍一樣的舉動。”

○屍變 — 僵屍

人們為什麼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屍體會變成僵屍呢。梨花女子大學生態科學院的研究員全重煥指出:“因為人類進化的時候對屍體有著恐懼與敬畏雙重感情。”

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隨意擱置屍體,就會招致寄生蟲,導致傳染病,使周圍人群遭受威脅。人類對屍體懷著恐懼的心情,挑選離居住地較遠的地方埋葬屍體,以提高生存能力。但是把剛剛過世的父母、家人、親戚的屍體看作是無生物卻很難。

全研究員指出:“如果說人類對屍體的種種感情色彩製造出了靈魂,那麼僵屍也是人類對屍體的複雜感情中演變而生的‘進化產物’。”



金尚岩 dream@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