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醫學恐怖片佔據今夏韓國影院

Posted July. 16, 2007 03:26   

한국어


在夏季,觀看恐怖電影也是避暑方法之一。在今夏,尤其以醫院爲背景的恐怖電影特別多,正在上映或即將首映。

尤其是韓國電影非常顯眼。在電影《解剖學教室》中,用於解剖學實習的“屍體(cadaver)”復活。在《Return(恢蘇)》中,主人公因經歷在接受手術的過程中恢復意識的“麻醉覺醒”,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而成爲殺人魔。《黑房子》(音譯)中出現的是在殺了人之後臉上還出現滿不在乎的表情的“精神病患者(Psychopath)”。電影爲了達到戲劇性的效果,有可能會加入某種程度的誇張和歪曲手法。在這些電影中介紹出來的醫學知識中,也有不少不正確的知識。下面就從醫學方面,來解析這些電影的虛和實。

○ 年輕的屍體大部分是因事故或自殺死亡,不適合用於解剖實習

在《解剖學教室》中出現的解剖實習用屍體是具年輕美麗的女屍。皮膚下流動的藍色靜脈,還有當用手術刀劃破之後鮮豔的液體立即流出的情節。電影公司使用了特別製作的“解剖實習用屍體”。

但實際上醫學院學生們用於實習的屍體中,年輕屍體是極其罕見的。使用的大部分是因老病或病死者的屍體。

這是因爲解剖實習用屍體表面應該沒有受到損傷。而年輕人的屍體是事故死亡或自殺死亡的情況較多。而因事故死亡的屍體和自殺死亡的屍體分別因事故和剖檢,大部分已經受到很大程度的損傷。醫院的屍體捐贈諮詢職員表示:“年輕的解剖實習用屍體要好幾年才能看到一具。”

在電影海報上出現的“在解剖實習用屍體中有80%是非自然死亡的屍體或查不到身份的屍體”的臺詞事實上也是錯誤的。如果沒有遺屬的同意,屍體就不能用於解剖實習。在過去雖然也曾使用過查不到身份的屍體。但現在只有獲得遺屬同意捐贈的屍體才能用於解剖實習。

實際上,實習用屍體根本看不到藍色靜脈。因爲會將血完全排出之後,並爲了防止屍體腐蝕注入防腐液,因此靜脈不會呈現出藍色。

另外,在電影中出現的屍體顔色非常好,而實際屍體會像年久的木頭一樣顔色發黃。

○ 手術中覺醒?應該是沒做好麻醉……

即將首映的電影《恢蘇》中的主人公是在小的時候經歷過“手術中覺醒”狀態,導致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因而成長成爲了冷酷無情的殺人魔。“手術中覺醒”顧名思義就是指在接受手術的過程中恢復意識的情況。

手術中覺醒現象也不是完全沒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外國,平均1000名中有1、2名經歷過手術中覺醒。

手術中覺醒是在高齡的重症患者或體力虛弱不能注入太多麻醉藥的情況有可能會發生。接受剖腹産手術的産婦有時也會經歷到這種情況。因爲産婦礙于腹中的胎兒不能使用太多的麻醉劑。

但是像在該片中出現的一樣成爲“雖然能夠感受到手術的所有疼痛,但身體不能動的狀態”的可能性極其微小。 由於是強力的麻醉狀態,因此不會感覺到疼痛,而且在手術過程中更加難以清楚地聽到說話聲或機器運轉的聲音。

專家解釋說:“有意識且能夠感覺到疼痛的情況並不是所謂的手術中覺醒狀態,而是麻醉工作沒有做好。”

○“精神病患者”這個詞現在只能在書中看到……

在《黑房子》中出現的“精神病患者”是指將他人殘忍地殺害之後,卻感覺不到任何負疚感的精神病人。當管理對他人的痛苦産生共感能力的額葉(前葉)出現問題時會發生這樣的疾病。相當於是“不具有人類的心的人”。

在我們周圍可以找到很多精神病患者。雖然外表上與正常人相同,但使用假名字,反復說謊話,並爲了自己的利益和快樂毫無愧疚感地欺騙他人,具有欺騙性。

最近在精神醫學界,並不常用“精神病患者”這個詞。而是更多地使用“反社會性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這個詞。“精神病患者”這個詞是1891年德國醫生科赫最先提出的,但對於如何界定其範圍展開反復爭議,後來隨著開始使用“反社會性人格障礙”,正在逐漸消失。

(顧問=首爾大學精神科學教室教授權俊壽,首爾大學麻醉疼痛醫學系教授林英振,首爾大學醫院屍體捐贈諮詢室職員金仁冠)



nu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