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 科學教育陷於危機意味著國家希望破滅

[社論] 科學教育陷於危機意味著國家希望破滅

Posted February. 08, 2007 07:09   

한국어

我國數學和科學教育現狀只能用“國家災難”來形容。韓國科學技術團體總聯合會會長蔡永福昨天與三星電子副總裁尹鍾龍交談(參考本報7日A3版)時說:“因爲研究生院的研究人才短缺,甚至要到越南和印度送禮物帶來學生。”雖然基礎科學亮起紅燈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但沒想到竟嚴重至這種地步。

首爾大學上月把數學題發給全國9所大學,讓自然系學生解題。結果,在滿分爲100分的情況下,平均分只有28分。據悉,首爾大學出的題既不是微積分,也不是工業數學題,而是從初中教科書中選的題。6日結束的首爾大學定期招生結果,理工、自然系未報道率高達30~40%。在歷屆國際科學奧林匹克獲獎者中,超過20%的學生報考醫大,其中生物、化學領域獲獎者(80人)中有35人報考醫大。

因爲科學技術人才短缺和不當的科學教育,最先遭殃的是帶動經濟和民生的企業。尹鍾龍也說:“數學、科學等基礎不穩的人才因爲缺乏創造力,對企業沒有幫助。”我國能有今天要歸功於科學技術人才的貢獻,但現在尚未跨過發達國家的門檻,就因爲人才不足“發展動力”面臨熄火。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政府的責任很大。政府在從2002年開始對高校實施的第7次教育課程中,加強了學生的選修權,忽視了基礎科學教育。據監查院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全國4年制大學理工科學生中,29%的學生選修社會課目,55%的學生在數理中沒有學微積分、概率、統計。

這與重視數學和基礎科學教育的美國、英國、日本、中國、印度形成鮮明的對比。美國總統布希去年通過國情咨文宣佈,將大力培養數學、科學教師。同時,在未來十年內將基礎科學研究預算增加兩倍。中國稱:“對科學家不問思想,也不問黨性。”爲確保人才全力以赴。多次獲得素有數學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茨獎的日本也由安倍首相帶頭提出了“教育再生”的口號。

再看一看我國的教育現狀。教育改革既沒有目標,也沒有方向。學生們成爲各種教育實驗的犧牲品。從最近實施的教育課程改編過程中可以看出,我國沒有著眼于國家和孩子的未來的遠大的發展藍圖,教師們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無謂的鬥爭上。

去年訪韓的英國國王學院教授加斯丁·迪龍說:“諾貝爾獎的背後有優秀的科學教育。”他強調說,數學、物理學、化學等基礎科學是所有科學的始點。暢銷書《國家的品格》的作者、日本人藤原正彥也說:“只有精通數學和理論物理學的強者,才能推動經濟發展。”數學、科學實力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培養出的。從現在開始要改變想法。不然就無法保障10年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