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大學要用知識來滿足社會要求

Posted September. 29, 2006 07:05   

한국어

▽朴校長=我們意識到應該改變韓國大學面貌,但是找不到具體改變方向……

▽禦池校長=日本大學的影響急劇改變。到80年代爲止,企業在産業現場鍛煉人才,並開發出技術。現在這個時代要求大學來承擔這個責任。因此大學因積極反映社會的需求,並展現出知識的一面。

▽羅滬德校長=像經濟全球化一樣,如今大學也應該教授學生能夠一同專攻多門學科的能力。爲此,需要制定一種體系,讓教師們像生命物理學和生命化學那樣,在互相不同的領域進行合作。

▽周校長=應改改變課程。我在學生時代由於我是專攻物理,因此只學習物理課程就行。但現在物理專業也應該學習化學和生命工程課程。中國政府也要求大學爲社會和經濟領域上做出實際貢獻。

▽朴校長=上述3所大學各自都用獨特學風和傳統積累了聲譽,受到其他大學的羡慕眼神。介紹一下經驗吧。

▽羅滬德=教授們應該與産業界進行開放性合作。德國西門子公司與4所大學聯合構成了“知識交流中心”。特別重要的一點是,給理工科領域教授創造了直接到産業企業工作的機會。這種方式下,教授們獲得博士學位後,在産業現場工作5~15年,再返回到大學教書。以這種經驗爲基礎,大學就瞭解産業界確切要求什麽。大學實驗室也應提高到大企業研究所水準。在亞琛工業大學某實驗室裏擁有500余名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

▽禦池校長=京都大學已經培養出5名諾貝爾獲得者。這種獎如果比喻成山,那麽諾貝爾獲救相當於“頂峰”,但是如果沒有山體,就不可能有“頂峰”。因此學問的積累很重要。襯托京都大學的研究和教育的潛力就是基礎領域非常牢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無論大學試圖怎樣改變面貌,都應該遵守“學問自由”傳統。

▽周校長=在中國,我們大學是唯一一所中國科學院所屬大學,正在發展爲規模最大的研究中心大學。整體學生人數爲8000餘名,但研究生人數卻達到1萬餘人。2年前又在中國最大經濟城市——上海建立了高級研究機構。我國以中國科技大大學的研究生爲核心正在集中研究生命工程領域。

▽朴校長=韓國大學比起教育投資費用,人才培養效率正在下降。那麽什麽樣的辦法可以提高大學教育效率?

▽禦池=有著109年歷史的京都大學從建校初期開始到現在爲止,與産業界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即使在1901年島津公司開發X-射線機器時,京都大學的合作體系成爲了最得力幫手。京都大學傳統可以說是在大學和産業界結合下形成的。産業和學校合作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催化劑。

▽羅滬德校長=重要的是反映出學問消費者——産業界的需求。這與將來的職業直接相關,因此不僅對學生還是對家長,這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大學的主要責任不僅僅是把理工科學生培養成工程師,而且還得培養成指揮家。著名的汽車公司——保時捷的首席執行官(CEO)是我們學校出來的。前輩的名聲會直接影響後輩。亞琛工業大學以理工科教育爲中心,最近還加強了關於報紙和廣播的教育。

▽朴校長=大學共同的苦惱是能培養出多少人才的問題。有沒有能介紹給韓國的好專案?

▽羅滬德校長=在高中生中趁早發掘出有才能的學生,請他們到大學聽講或教授到高中給學生們示範試驗,要引導學生們興趣。然後通過網路事先瞭解高中生對哪些領域感興趣。

▽禦池=以靈活化爲目的,對學校的多種資訊交流頒發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 Ware)獎。我們也像亞琛工業大學那樣經營“青少年校園”,邀請中高中生到學校,並給他們提供參與研究和聽講的機會。在研究生院課程中積極開展能在産業現場積累經驗和知識的專案。



李權孝 boriam@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