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 在責怪他人之前首先要反省國政失敗

[社論] 在責怪他人之前首先要反省國政失敗

Posted February. 20, 2006 03:01   

한국어

在開放的我們黨全黨大會上鄭東泳當選爲党議長。我們希望執政黨以改組領導層爲契機,改變想法,進行“爲國民的責任政治”。

國民對開放的我們黨的支援率降至20%,其最大原因就是光說而未能挽救經濟和民生。那麽,對在2004年4月議會選舉上獲得國會過半數議席後未能有效控制國政,首先要進行反省,這才是執政黨應有的態度。只有這樣,國民們才會對執政黨“重新燃起希望”。

但鄭東泳從競選演說開始,就對“他人”打開了炮門。他說:“青瓦台和國會打掃得非常乾淨,但大國家黨占85%的地方政治因爲人事和當地腐敗問題,已變腐爛和病入膏肓。”他還說:“對浪費稅收的地方團體和團體長,國會要行使國政調查權。”提出了“地方政治審判論”。

我們不得不反問鄭東泳,除地方政治以外,是否認爲盧武鉉總統和開放的我們黨主導的中央政治(國政)取得了成功。既然認爲地方政治如此腐敗,那麽,在過去3年裏,政府和執政黨爲何一句話都沒有,到現在才提出審判論。對鄭東泳這番言論,多數國民會想“隨著地方選舉日期迫近,展開政治攻勢。”如果正如他所說,地方政治確實腐爛、病入膏肓,應由選民通過投票進行審判,而不是鄭東泳。這就是地方選舉存在的原因。

除意想不到的地方政治審判論以外,鄭東泳還做出了很多有問題的發言。他在2004年面對國會議員選舉說:“老人不要去投票現場。”暴露出了對“民主主義和選舉”的錯誤認識。最近還通過“減少國防費,籌集消除兩極化的財源”的言論,引起了爭議。

在下任總統偏愛度輿論調查上,鄭東泳的呼聲還不夠高。雖然時代潮流在多數情況下起不到重要的作用,但民心反映了對“有內涵而又臉熟的人物”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