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乙巳勒約》在日帝國強烈壓迫下簽訂的事實逐漸明朗

《乙巳勒約》在日帝國強烈壓迫下簽訂的事實逐漸明朗

Posted November. 17, 2005 07:58   

한국어

“現在來找一個垂死的人,想要聽到什麽話?只是一個能說話的‘未冷屍’而已。和沒有冷卻的屍體有所不同。從乙巳年開始,我就想不說不聽,最近耳朵也不好使,眼睛也模糊,看來真的要赴黃泉了。只是嘴巴尚好用,還能說話。”

韓圭卨仔細陳述了伊藤博文9∼18日訪韓期間緊迫的形勢,證明了當時雖然所有大臣都堅決反對簽訂條約,但迫於動用軍隊的日本方面的強大壓力,最終簽訂了條約。

“17日被叫到日本公使館的途中,再次回到宮中,舉行了禦前會議,稟報國王不能蓋章。外部大臣朴齊純甚至決心要用生命換取圖章。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日本外交官和軍人大隊人馬接近內殿,形勢相當危急。學部大臣李完用、農商工部大臣權重顯赫內部大臣李址鎔沒有拒絕,而是要求修改相關條文,出現這樣的意見後,會議陷入了混亂的局面,隨後,陛下進入了內殿。

伊藤博文再次出現,強烈要求簽訂條約,但我以修改萬民公論爲由,認爲最好拖延日期,於是離開會議場去見陛下,但被日本翻譯官再次抓到伊藤博文那裏。我再次決絕了伊藤博文的要求,所以在日本士官的把守下,我被囚禁在重明殿的地板房直到第二天淩晨1點半。在此期間,聽說外部大臣蓋了圖章,並痛苦了一場。我知道,即使外部大臣同意,得到總理大臣的同意聯名上奏(承給國王),未得到批准就無效,因此,除法務大臣和度支部外,全部辦理了免官手續。但是,從那兩天開始,世界就完全不同了。禦前下達手諭稱,以所作所爲違背常理的罪名,將我免官,並流放3年。

以《韓末政客回顧談》爲題,連載三次的韓圭卨的證言成爲《乙巳勒約》由於是在強壓下簽訂,因此在國際法上無效的主張的主要依據。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時期,把韓國相關消息透露給日本的“朝鮮通訊”將本報報導韓圭卨證言的文章原封不動地翻譯後,于1930年1月14∼17日進行了報道。但是,最近國內一篇報道在不瞭解本報報道的情況下,引用朝鮮通訊的報道利用1版頭版頭條報道說:“力證《乙巳勒約》是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強烈壓迫下簽訂的資料,在時隔100年以後被發掘。”

韓國光復後,首先對《乙巳勒約》不正當性提出問題的是前高麗大學校長俞鎮午,他於1951年7月25日∼8月1日期間,在本報連載了題爲《對日強化條約案的重新討論》的文章。後來,隨著首爾大學教授李泰鎮於1992年5月發現《乙巳勒約》原文中漏掉了條約的名稱,而且不具備皇帝批准的相關文書,對《乙巳勒約》的研究面臨著新的局面。接著於1993年10月24日,霍默•赫爾伯特(Homer B. Hulbert)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貴重書籍圖書館裏發現了寫給9個國家元首的表明《乙巳勒約》無效的英文親筆信。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