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中國究竟爲何禁止進口韓國泡菜?

Posted November. 02, 2005 05:08   

한국어

中國公佈在韓國泡菜等食品中檢查出寄生蟲卵,這果真屬實嗎?

當然,對有害食品進行調查和採取禁止進口措施的做法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擁有的權利。

但是,韓國食品企業和食品醫藥品安全廳表示從沒有向中國出口過泡菜,因此對事情真相的疑慮不斷加重。

○中國發表的言論充滿疑點

韓國食藥廳和企業1日稱,進入今年以來,共向中國出口16噸泡菜。

據確認,其中東遠、鬥山、CJ、Pulmuone、鬥多樂(音)等食品企業的泡菜被中國質檢總局檢查出含有寄生蟲卵,而這些企業今年並沒有向中國出口泡菜。

東遠集團雖然在中國設立了泡菜加工工廠,但生産出來的産品全部銷往日本。

鬥山集團雖然在中國銷售泡菜,但由於是在當地製作的泡菜,因此並不屬於中國所說的“韓國產進口食品”。

中國當局指出的企業和産品的名字都不明確,因此究竟是否是韓國企業製作的泡菜也令人懷疑。

在中國質檢總局的網站上,將東遠的“Yangban泡菜”稱爲“士大夫泡菜”,而且還將“東遠”錯寫成“東源”。

鬥山的“宗家府泡菜”也沒有使用在當地流通的商品名(宗家府),而是按照韓文音譯,寫成“中加吉”。

另外,食品專家認爲,韓國雖然向中國出口了辣椒醬和烤肉醬,但由於進行過殺菌處理,因此含有寄生蟲卵的可能性幾乎爲零。

食藥廳食品安全政策組組長李昌浚表示:“寄生蟲卵如果被加熱到攝氏70度和60度,分別需要1秒和5秒就會死亡,而韓國企業將辣椒醬加熱至85∼95度,加熱5分鐘,將烤肉醬加熱至85度,加熱2∼5分鐘,因此在這樣的殺菌處理過程下,寄生蟲卵幾乎不可能殘留。”

○這是日積月累的不滿導致的報復行爲?

韓國駐華大使館和中國駐韓大使館負責人一致認爲,最近的事態不是最近一兩天的事情,中國的不滿情緒是長期累計起來的。

外交通商部稱,每當泡菜、茶、鰻魚等中國進口食品暴露出有害性問題時,中國就對韓國的對外公佈和處理方式表示不滿。

上月26日,中國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和韓國海洋水産部長官吳巨敦在中國北京舉行了會談,李長江在會談中說:“雖然進口到中國的韓國産品也存在問題,但我國沒有致力於對外公佈。”

也就是說,對韓國在食品中檢查出有害物質時立即對國民進行公佈的做法表示不滿。

發務法人Youlchon公司通商專門律師鄭永珍說:“按照食藥廳和企業的說法,可以將此次事件視爲中國進行的典型的‘蓄意報復’行爲。”

○全面抗衡局面給兩國政府帶來負擔

中國主張韓國産品具有有害性,韓國提出其他分析結果的可能性也不小。

世界貿易組織(WTO)動植物檢疫檢查協定(SPS)中雖然規定“有客觀的、科學的依據證明食品具有有害性時,可以禁止進口該食品”,但是,“客觀的、科學的依據”的概念非常模糊。

東國大學國際通商學科教授郭魯成說:“最合理的方法是兩國共同進行調查。”他預測說:“兩國已決定儘早啓動‘韓中質量檢查檢疫高層協定體’,因此此次事件會在適中的條件下圓滿解決。”

專家認爲,此舉雖然是中國方面採取的警告性報復手段,但應該不會發展爲全局的貿易摩擦。因爲,展開全面對抗會給兩國帶來很大負擔。

去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爲韓國最大的貿易往來國。除去華僑圈內的香港和維爾京群島,韓國是對華投資第一大國。

有分析稱,由於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因此不會像過去大蒜紛爭時那樣,把部分食品問題擴大到對其他商品限制進口。

鄭永珍解釋說:“中國若想對其他商品進行貿易報復,就只能違反《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第11條等WTO的多項規定,因此並不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