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1957年韓文獲得重生

Posted October. 08, 2005 07:57   

한국어

1945年9月8日,在京城站(現在的首爾站)內的朝鮮通運倉庫。查看貨物的站長在一個大箱子前停住了腳步。隨即發出短促的聲音。

“啊,就是這個。”

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不久前找到自己,尋找丟失的國語辭典原稿的朝鮮語學會人員焦急的表情。站長急忙與朝鮮語學會取得了聯繫。

26500余張原稿紙。這些是從1929年開始進行編撰的《朝鮮語大辭典》的原稿。但在進入排版工作的1942年爆發“朝鮮語學會”事件後,日本警方作爲證物,沒收了原稿。而且在光復後下落不明。爲尋找原稿,朝鮮語學會人員四處打聽。皇天不負有心人,原稿終於回到了朝鮮語學會的懷抱。

2年後的1947年10月9日,《朝鮮語大辭典》第一冊出版。在10年後的1957年,6本《大辭典》(由《朝鮮語大辭典》改名爲《大辭典》)全部出版。完善的第一個朝鮮語辭典正式誕生。

從1907年成立第一個國文研究所,討論編撰朝鮮語辭典的必要性到1957年出版《大辭典》,剛滿50年。如果在首爾站沒有找到原稿,不知我們還要等待多久,才能擁有朝鮮語辭典。

這本書詳細記述了朝鮮語辭典編撰50年歷史。作者是圓光大學國文系教授。作者用記錄的方式介紹了日本統治時期到光復後的辭典編撰過程、爲保護朝鮮語和編撰辭典付出一生的人們、辭典編撰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爭論等鮮爲人知的故事。可以說是國內第一本國語辭典編撰史。

作者強調說:“隨著完善的朝鮮語辭典誕生,韓文才得以重生。”所以,書名定爲《朝鮮語的誕生》。

實際上,在1957年前也有朝鮮語辭典,但都是小冊子,沒有一本對朝鮮語進行全面收集。作者說:“1957年出版的《大辭典》是無數人付出努力的結晶,編撰單位是民族權威得到公認的團體(朝鮮語學會,韓文學會)。而且出版後成爲其他辭典的典範,從這一點看是真正的國語辭典。”

如果閱讀這本書,就能明白編撰辭典的50年歷史是爲保護朝鮮語和文化的民族獨立、民族自尊的歷史。特別是,爲編撰歷史獻出生命的人們的故事非常感人。

日本統治時期在開城松都高普擔任朝鮮語教師的李尚春(音)切身感受到辭典的重要性。於是從1919年起他開始收集並整理朝鮮語語法。10年以來他共收集了9萬多個語法。一個人將如此多的語法製作成辭典原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在1929年將原稿贈送給了朝鮮語辭典編撰委員會。他的捐贈成爲編撰辭典的決定性力量。當時,《東亞日報》以《韓文辭典的大基石》爲題,重點報道了這件事情。在1942年因朝鮮語學會事件,詞典編撰工作中斷後,以自殺的方式表示抗議的申明均(音)的故事令讀者肅然起敬。

這本書還講述了爲朝鮮語研究指明方向的李鳳雲、池錫榮、李能華(以上音譯)以及國語學之父朱時炅等我們熟悉的國語學者的故事和國文研究所、光文會、朝鮮語學會等朝鮮語研究團體的故事。

在辭典編撰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軼事足以引起讀者的興趣。20世紀30年代爲收集方言,讓假期回家的學生擔任志願者的事情、圍繞標記法和綴字法展開的激烈爭論、因爭論辭典編撰工作被迫推遲的事情、爲求得個人製作的辭典原稿,詞典編撰委員會工作人員尋訪中國上海等地的事情……這些軼事帶給我們的並不僅僅是樂趣。每一個軼事與無數人流下的汗水和血水一樣將代代流傳。



李光杓 kple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