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思鄉的痛苦

Posted June. 09, 2004 21:57   

한국어

“聽到被錄取的消息,我們真是欣喜若狂。”

1963年12月21日,派往德國的第1批礦工(247人)在金浦機場候機室正等待飛往杜塞爾多夫的飛機。他們在競爭率達到15比1的德國礦工募集中被錄取。

但他們在當地面對的是,超過40多度的炎熱天氣和到處充滿鋒利鋸具和機器的地下1000米深的礦井。礦工們在乘坐電梯下到地下礦井時,互相說:“祝你好運。”用英語說是“好運常在(LUCK UP)”,也就是保住性命,在地上重新見面的意思。

MBC將從11日開始分3天播放3集紀錄片《前往德國的礦工和護士們》。這是爲迎接2005年韓、德建交120周年準備的節目。

在11日播放的第1集(晚11時15分)中,在德國生活的礦工和護士們將回憶浪費40年青春的礦井和醫院生活。在第2集(12日晚11時30分)中,將講述他們在德國以做礦工和護士的經驗爲基礎,成爲歌手、醫生、教授的成功歷程。而第3集(13日晚11時30分)中,將講述在3年合同期滿後,沒有回到祖國的人的情況。

目前,在德國的韓國僑民數達到3萬多人,而其中有1.2萬多人是礦工和護士出身。70%的礦工和護士結爲夫妻,剩下的與德國人結了婚。

60年代派德礦工和護士們辛苦賺的外匯成爲韓國經濟發展的基礎。當時,韓國政府以他們的3年工資爲擔保,從德國獲得了3500萬美元的貸款。而且在1967年,他們賺回來的外匯占出口總額的36%。

紀錄片的製片人崔宇哲表示:“我們想告訴觀衆,在60年代的經濟發展中隱藏著派德礦工和護士們的犧牲歷程。”



李珍暎 ecole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