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觀點] 來到南韓的北韓人

Posted April. 29, 2003 21:58   

한국어

“來到韓國之後面臨了許多現實問題。在‘一個家園(政府運營的逃北者安置支援設施)’裏接受了對大韓民國的社會、經濟、文化等教育後,醒悟到了對於這一社會我所持有的夢想是個多麽虛無飄渺的海市蜃樓!首先不知道該從哪兒開始著手。政府安排的租房中等待我的只有厚厚的灰塵。呆站了好一會兒。望著空空的房間,孤獨感像排山倒海般地襲來了。好像這世上只有我一個人……。就這樣過了一天。”

▽ 這是2001年3月份來到南韓的逃北者金某在網上上傳的手記中的一部分。像一個人被遺棄的孤獨感……但金某並沒有失去希望。他從熟記生活必須用品的價格到在街上給老奶奶指路的小事開始建立起了自信心,並逐漸地熟悉這個世界。已有30歲的金某目前正上大學,主攻新聞廣播學。他的手記以“在下學期更加努力學習英語,思考一下自己的方向”的決心作爲結束語。

▽ 並不是所有的逃北者都像金某那樣克服現實生活著。據說有不少人適應不了南韓的生活而彷徨。其中有爬到山上望著北邊的故鄉企圖自殺的人,也有無未能從酒精中毒或犯罪的深淵裏掙脫出來的人。逃北問題專家尹汝相博士(韓國政治發展研究院責任研究委員)指出,逃北者最常見的特徵爲行動主義傾向、極端傾向、非正常的期待水平、情緒的不穩定性、極度的安全欲等。對於這樣的逃北者,僅僅進行兩個月的適應教育後就將他們“放”到社會的政府支援體系難以令他們滿意!雖說有幫助逃北者的民間團體和宗教團體,但他們的作用畢竟也是有限的。

▽ 據統一部的統計數位來看,2002年末在國內居住的逃北者共有2,886名。僅在去年一年就有1,100多名逃北者來到南韓,從而開啓了“每年1000名”的時代。但對於可稱作“個人單位的小統一”的逃北者在適應國內生活方面,社會上的關心仍顯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紐約時報》集中報道了最近來到南韓的北韓青少年們艱難的定居過程。就像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起草決議案的北韓人權問題那樣,在逃北者的問題上外國人似乎比我們還要關心,這實在令人感到羞愧。讓那些告訴外國記者自己的感受時說“自己像來自其他星球上的外星人”的逃北青少年成爲健康的市民,畢竟還是我國社會的責任。

評論員 宋文洪 songmh@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