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數字證據激增,開啟人工智能調查官時代”

“數字證據激增,開啟人工智能調查官時代”

Posted May. 30, 2016 07:21   

Updated May. 30, 2016 08:06

한국어
重新調查去年傳銷詐騙犯“曹喜八事件”的檢察機關,雖然從2008年警方調查時開始就壹直擁有堆積如山的數碼證據和多達2000萬件的金融資料,但壹直沒有勇氣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主犯在逃跑前30次“覆蓋”大容量文件,破壞的銷售管理服務器也在7年間處於無法復原的狀態。

讓不可能成為可能的正是“科學調查”。調查組在最高檢察院數字調查科的支援下,查明目前所熟知的2.8萬億韓元左右的欺詐規模實際金額高達5.0715萬億韓元,對共犯們的金融和通信記錄進行分析後收回了710億韓元的隱匿財產。

為對抗呈幾何級數增長的數字證據和高度化的銷毀證據手法,檢察機關正加大科學調查力度。最高檢察院科學調查部27日在首爾大學常山數理科學館內,與該大學的數理情報科學系聯合召開“數字鑒定專題研討會”,並深入討論了利用人工智能(AI)進行調查的可能性。

韓國科學技術情報人員兼超級電腦開發中心負責人金成浩表示,“在10年之後數據將增加1000倍以上,僅憑人類的能力根本無法收集和分類如此多的數據。”“為了提高調查資料收集的準確度,正在研究與人工智能進行接軌。”他還展望稱,“壹旦通過對大量視頻分析進行視覺智能及情況預測的‘深度瀏覽(Deepview)’與高清畫質(HD)和監控電視(CCTV)擴散的完美銜接,從影像本身內提取犯罪現場和犯人、類似電影的事情將成為現實。”

最高檢察院實際上正考慮把數字證據作為分析犯罪動向和罪犯行為的“數字測試”的其中壹環以引進人工智能。特別是在搜查現場,想要在短時間內迅速準確地分析如此龐大的數據的話,無疑需要類似“阿爾法狗調查官”的技術。目前在DNA分析等部分使用的大數據或雲技術如果能和人工智能聯系起來的話,將有可能再次進化。

釜山地方檢察廳的趙道準檢察官在研討會上主張,必須對與最近被認為是調查障礙因素的Iphone解密技術等相關的譯碼(密碼解讀)命令制度進行立法。



辛東振 記者 shin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