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写作让我存在”,20岁的气派人生论

Posted December. 07, 2013 06:32   

한국어

撰写“根茎,我的生活、我的文章”(bookdramang)的金海宛从头到尾都让人非常震惊。高中退学的人的中学毕业生竟然写出了人文批评书,这一点令人摸不着头脑。而且还是以难懂著称的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费立克斯•塔利的“千高原”。4日在首尔光华门见到作者的时候,真是惊讶得瞠目结舌。因为只有20岁,出生于1993年。因为几天后才过生日,算是只有19岁。

“说实话其实有很多遗憾。应该写得更容易一点,文章有点不顺畅。这是因为实力还不够。里面含有给同龄人的信息,但是写的太难了。”

记者感到了心里一震。别说是同龄人,超过四十岁的记者也在读的时候感到头痛。因为实力不够,文章写得难懂?没想到从“孩子”这里听到了老年学者们常说的话。而且这个早熟的语气是什么?

“中学3年级的时候运营了一阵博客。因为那时是思春期,经常上传了人际关系的苦恼。但是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的词汇也很少……那时知道了我的传达能力不足。想写好文章的欲望成了学习的原动力。”

但是她选择的学习却与别人不同。他在高中1年级的时候离开了“存在另一种拘束”的高中,在2008年进入了研究共同体“suyunomo”。现在她担任从这个共同体分离出来的“南山江学院”研究员。她说忙着读书、写书,没时间“去想大学入学”。

《根茎…》给他忙碌的5年画上了一个重点符号。给了她最大的冲击、提示方向的书就是《千高原》。吉尔•德勒兹和费立克斯•塔利曾说“请把哲学当道具”。作者想利用其人文学概念,寻找面对生活、世界的道路。

“在10几岁的时候,所有人都担心未来。但是说,不要用外表决定自己,要懂得日常生活的深层内容。尤其强调‘生活就是写作’。我认为写作就是制造自己生活的过程。对我来说,这个书就是平息不安感,更前进一步的力量的源泉。”

对这个沉迷于读书的年轻学者,不应该问她“推荐图书”是什么。她回答说米歇尔•福柯的《性的历史》用明确的主题给了自己一个不会改变主体性的信心。尼采和鲁迅的文章帮助她不陷入自我贬低或怜悯、司马迁的《史记》告诉了她如何瞭望时代和人类。 法国历史学家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和秘鲁小说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德《世界末日战争》也很有趣。到底有没有更容易一点的书?

“阿尔贝•加缪的《外国人》怎么样? 小说后面部分的莫尔索的指责让我非常着迷。‘我对我的人生和即将到来的死亡具有确信。是啊,我只有这个’。苦恼会让人们懂得,其他人的判断或基准并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人类不是一个固定体的名称,而是一个旅程。”

记者输给她了。记者也读过这个书,但是我俩读的是同一本书吗?记者有点不好意思了。要重新读一遍《根茎…》了。这个“可怕的孩子”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记者充满了期待。只是,年轻的学徒啊,不要走的太快,太快反而会容易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