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一蹶不振的制药企业

Posted November. 14, 2012 08:34   

한국어

“哥,我们公司不开发新药吗?要是有一个新药,就不会向这样狼狈地出去买药了。”这是今年夏天上映的电影《错乱(Deranged)》中,制药公司营销员(主人公)周末拜访一家医院院长的家和游乐园后向前辈抱怨的台词。

在国内中型制药企业工作四年的营销员A某称:“电影稍微有夸张的部分,但最近营销变得越来越难。”主要是因为回扣限制加强与药价下跌。另外,还引进回扣双方都接受惩罚的双罚制度等,随着限制的加强很难向医生或药师提供“补偿”,再加上4月医药品价格平均下跌14%,因此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在药局和个人医院做过营销的A某表示:“到院长家里修理计算机和去机场接机是家常便饭。”接着还透露道:“更头疼的是只结算90%费用的客户还不少。由于业绩竞争越来越激烈,也不能向客户表示抗议。”

公司也同样陷入困境。一位只要企业的高层人员称:“真的要进行裁员,但人员一旦减少就会对营销造成影响。而且,如果营销员因一时气愤而举报过去的回扣行为,后果则不堪设想。”

○药价下调,对营业利润造成巨大的打击

药价下调后,制药公司的业绩可谓凄惨。国内主要制药企业今年第三季度(7月∼9月)营业利润去年同比大幅减少。东亚制药(―30.4%)、大熊制药(―54%)、柳韩洋行(―45.9%)、日东制药(―85.6%)等的营业利润大幅减少,LG生命科学也取得赤字。

业界认为,在国内制药企业一蹶不振的时候,药效强的跨国制药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会增加。由于药价下调政策,专利期限结束的原药价格大幅下跌,几乎与国内制药企业出售的复制药相等。因为价格一样,购买原药的患者有可能会增加。上个月国情审计中,健康保险审计评价院提交的数据显示,从实行药价下调政策的4月至6月,国内制药企业的业绩从75%减少至73.7%,而跨国制药企业则从25%增加至26.3%。



南润西 baro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