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您获赠一份“礼券”

Posted September. 24, 2009 08:33   

한국어

“您获赠了一份礼券”

在首尔江南的一所小学任职的H某(29 女),在上课时收到了上述内容的短信。因平日里H老师经常与亲友互换礼券,所以就没多想,看了一眼短信,继续上课。H某以为这只是可以在超市里兑换饮料的普通礼券而已。

○送礼方称:“我是某某的母亲”,并借机发送价值达20万韩元的代金券

下课以后,H老师看了一眼发信人的电话号码,发现是个陌生的号码。H某因好奇,在无线网上查了一下来电的号码,随即发现接受的不是普通的礼券,而是价值达20万韩元的“移动礼品卡”。H某起初觉得一定是有人发错了,就往发送简讯的号码回拨过去,却听到了熟悉的声音。电话里的声音说道:“老师,我是某某的母亲,快中秋了,您看也不能送您象样点儿的东西,就通过这个略表心意。您拿着买点儿化妆品吧。”H某这才发现自己收到的是家长的“心意”。H某称,日后与大学同学谈及此事时,发现除了自己,周围也有不少相似的事情,加上临近中秋,这种情况有可能愈演愈烈。

本来礼券采用的是可以与产品一比一进行兑换的方法,最近则因一家信用卡公司推出了“移动礼券卡”项目,使得礼券可以当作现金使用。而一次可以发送的金额最高可达50万韩元。与同类只能兑换低价商品的礼券相比,移动礼券卡还可以在网上购置并送出像化妆品等较有档次的商品。2006年首次由SK电信创始的礼券服务项目,随着当前其金额的增加,逐渐开始用在“送礼”领域上。

一般来说,如果想要送礼就要亲自登门,或清楚对方的地址,但使用这种服务只需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即可。而“传送”也是绝对的。即,如果送礼人用快递将礼物送出,日后就有可能被教师送回,但这种方法,只要接收方不小心按下电话按键,就会被自动储存。H某称,如果是可以兑换饮品的低额礼券是倒是可以视作诚意接受,但这种有点过高的金额却会让当事人十分难办,就算想送回去,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想要送回也不易

因该项服务的保密原则,如果礼券的发送方不先开口,就不会有人知道送出的人具体是谁。此项服务相关人员指出:“网站虽会留下发送记录,但几乎无法查询具体的发送人群。”就算教育当局出面介入,也要调查所有家长的电话号码,因此想要进行调查,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因为送礼券本身不触犯法律。

就算教师接受礼券,也无法调查所有教师的短信接收记录。一旦准备着手调查,定会引起众怒。首尔市教育厅于今年7月,本想借着“受贿补助金”制度,以此奖励那些举报这种行为的教师,却遭全体教师的强烈反对,只能知难而退。当时,像韩国教员团体总联盟等教师团体就此种现象指出:“这是一种将清廉的大多教师变成潜在罪犯的行为。”韩国教师联盟发言人金栋锡则指出:“家长都知道教师的电话号码,教师有可能会无意中受贿,从而变成社会斥责的物件。为防止无意接收到这种短信,却不知如何送回的教师群,相关部门将认真探讨将礼券送回的方法。”

延世大学教授(社会学)金浩祈指出:“这就是一种回避银行户头记录的另一种行贿方式。就算一次送出的金额有限,但以此进行多次传送,累计的将是不菲的金额。而这种方法很有可能会被那些不法分子利用。”



黄奎仁 kin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