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比赛场的定时炸弹,他的名字是“恶童”

Posted July. 11, 2009 03:00   

한국어

英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乔伊•巴顿(前纽卡斯尔球员),在去年因暴行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在劳教所度过了77天。出狱后,又因在训练中殴打队友,被起诉。他的名子前面,始终跟着“恶童”一词。

最近,韩国职业足坛因李天秀引起一阵骚乱。揭幕战中,因对裁判做出不雅动作遭到处罚的他,又引起与俱乐部和经纪人的双面合同;与助教发生斗殴等一系列事端。

○辱骂、暴行、酗酒,恶童惯用伎俩

恶童不分国籍、项目。违规处罚制度严格的韩国体育界,也避免不了恶童出现。

职业棒球界的问题男孩是郑守根(乐天)。仅在场外,他就有3次暴力事件。去年,因在酗酒喝醉的情况下殴打保安,远离赛场1年。1999年加入乐天的Felix Jose,曾因在比赛中向观众席扔球棒和辱骂裁判等恶行,被罚出场。

职业篮球KKC队主教练许载,在球员时期与酒结仇。他曾因酒后驾驶被拘捕5次。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还曾私自离开宿舍去喝酒。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布莱德利(得克萨斯)曾有过,在比赛中向观众投掷塑料瓶;因抗议裁判判罚,把装有数百粒棒球的球筐丢到球场等恶行。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上,底特律活塞队的拉希德•华莱士曾因与球迷发生冲突、辱骂裁判等行为被处罚将近半个赛季(82场比赛中的40场)的技术犯规。曾被誉为篮板王的丹尼斯•罗德曼,因与女艺人的频繁绯闻、自杀闹剧、扮女装、斗殴等事件成为新闻焦点。

1980年代网球明星约翰•麦肯罗(美国),也因在比赛中扔掉网球拍、谩骂裁判等突发行为而恶名昭著。高尔夫球员约翰•达利(美国),若比赛不顺利,就会在比赛途中回家,或抢走并扔掉看台上的摄像机。于这种行为比起来,酗酒斗殴可以看做是小儿科。

○过强的求胜欲…接受过心理治疗

被称为恶童的选手们,大部分求胜欲望很强,思考模式也是不考虑周围视线的自我中心型。

体育心理学家、仁荷大学教授金炳骏表示:“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越是职业选手,其判断是非能力的道德推论越差。他们需要由助理教练为中心的人性教育。”英超曼联队的恶童——鲁尼,曾接受体育心理学家近8个月的精神治疗。

看待恶童现象,国内外观点也有差别。在韩国国内,恶童不受欢迎。一名职业体育宣传组长表示:“恶童的坏印象很强。一名恶童的负面形象有可能导致某个企业形象也受牵连。”

但在国外,也有一些观点认为,恶童可以提供新看点,并有助于营销。实际上,2004年美国职业篮球比赛中,发生底特律活塞和印第安那步行者的集体群殴事件后,其收视率暴增。由此可见,自我主张和个性强烈的恶童,虽然是公共之敌,但也能提供一些新看点。



金东昱 creati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