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感受“温暖的哲学”

Posted December. 20, 2005 08:28   

한국어


“今年圣诞节是列维纳斯逝世10周年。德国神学家迪特利希•潘霍华形容耶稣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为了‘为他人而存在’,一生主张人类的存在基础并不是自我而在于他人的列维纳斯的忌日刚好是耶稣诞生纪念日,这一巧合难道不意味深长吗?”

韩国西江大学教授姜荣安所写的《他人的脸庞》(音,文学与知性社出版)介绍了法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列维纳斯(1905∼1995)的哲学世界,姜荣安通过该书展示了哲学的温暖和美好的一面。

姜荣安原在韩国外国语大学专攻荷兰语。他不仅会英语、法语、德语、荷兰语,而且还会拉丁语、希腊语、梵语等11个语种,在语言学方面具备出众的能力。但是他在1974年看到当时任荷兰语教授的同德女子大学校长孙凤镐在国内首次发表介绍列维纳斯哲学的文章后,决心用一生研究哲学。

“列维纳斯认为西方哲学过于强调真理和主体而将所有的一切还原成了主体的认识对象,从这点出发他批评西方哲学存在‘帝国主义性质’。相比之下,列维纳斯主张,我们的人性化在于回答孤儿、寡妇、旅行者、异乡人痛苦的‘盛情(hospitality)精神’。”

姜荣安在孙凤镐的推荐下被派往比利时鲁汶大学留学,为了要了解列维纳斯哲学必须首先研究康德哲学,因此姜荣安通过康德哲学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相比纯粹理性(真理),康德更加强调实践理性(伦理),康德的这一观点在主张伦理学为第1哲学的列维纳斯的哲学中起到了深远影响。

“列维纳斯的父母和兄弟全部在第2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中死亡。曾担任法国军队翻译官的列维纳斯因为成为俘虏而逃过了死亡。列维纳斯后来回忆说,在德军犹太人俘虏收容所承受非人的对待,并结束煎熬的服刑返回时,欢快的向你叫的德国军犬是‘纳粹德国的最后康德主义者’。”

正如康德以57岁的年纪发表《纯粹理性批判》后,成为哲学界过期明星一样,列维纳斯在56岁时凭借《整体性与无限性》,获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从此受到了关注。

列维纳斯进一步发展了康德的定言命令:“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将人当作手段,而要当作目的对待。”康德说,为追究我们的责任,首先要看其行为是不是根据我们自由想法做出的。从这一点看,自由优先于责任。相反,列维纳斯主张,只有我们在把侧耳倾听他人的痛苦的责任凌驾于我们自由之上时,自由才具有意义。从这一点看,责任优先于自由。在这一点上,他与同样是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但强调主体死亡,并展开“暴露哲学”和“颠覆哲学”的傅柯、德勒兹、德里达形成很大的区别。

列维纳斯的哲学清楚地描述了恋人和父母子女关系这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关系。

列维纳斯解释说,对男性来说女性具有魅力,是因为象征“因为我(男性)受伤害的可能性”和“不可理解性”这一他者性。他还说,子女从“成为他人的我”这一点,让我们克服有限性。

“列维纳斯解释说,我们的主体不是像黑格所说的空无一物,而是随着邻居、他人、受痛苦的人的增加,变得丰富。所以说正义优先于真理。这才是圣诞节的精神。”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