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记忆越多时间也就过得越慢

Posted September. 10, 2005 08:08   

한국어

很明显,我们的人生随着记忆的丧失起步。即使是最早的记忆,也是2岁到4岁间的记忆。

儿时的记忆与记忆的丧失挂钩。不但之前发生的事情全然没有印象,而且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任何印象。“那就像是在漫长的黑夜中偶尔闪烁的灯火……”

从常识上看,记忆和遗忘不能两立。记忆丧失点就是遗忘出发点,遗忘结束点就是记忆的出发点。但在该两分法的某处始终保存着模糊的记忆。过去明明知道,但现在就是想不起来。

例如,有一个单词就在嘴边,但就是说不出来。这个单词始终没有露面,但它却不断暗示自己的存在。“想要找的单词的幽灵在意识的缝隙中向我们招手。”

这本书对犹如我们的个人史、人生年代的“自传记忆”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毕业于心理学专业的作者不满足于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借用普鲁斯特和博尔赫斯的文学比喻,触动我们对记忆和精神、时间和人生的知识想象力。

但我们是否在面对着海市蜃楼。“观察自己的内心就像是为看清黑暗打开灯。”(威廉•詹姆斯)

为何会发生似曾经历相同情况的既视感现象?

难道令人毛骨悚然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前生的记忆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共鸣?如果不是前生的记忆,难道是隐藏在我们头脑中的过去的记忆突然闪现?

也有可能是脑海中残留的对梦境的记忆。弗洛伊德说,“白天的残留影像”会在梦境中出现。我们也可以将他的理论反过来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也过得越快?

时间的长度和速度在记忆中形成。时间感觉的核心中有记忆。“我们意识到的时间在我们的记忆的伴奏下,随着我们内心的钟表,一点一点地流逝……”

我们在20岁左右时,想起最多的是10年前发生的事情。这时候记忆量凸出。因为在这一时期“首次见到谁时……”、“第一次做的时候……”等“时间标记”最多。

如果能回想更多的记忆,那么这一时期也就越长。中年后随着时间标记的减少,记忆缝隙的产生,给人的感觉是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回想效果》)

看一次就能记住的“绝对记忆力”。拥有绝对记忆力是否幸福?

经实验证明,大多数失眠患者都遭到了绝对记忆力的暂时性折磨。他们直到入睡为止,非常清晰地感受到“记忆暴君”的压迫。他们沉迷在记忆勾起的过去。

“如果能丝毫没有误差地记起昨天看到的树和人,那么今天树和人将面目全非。就像普通人在数年、数十年后看到的一样,对拥有绝对记忆力的人来说,每一个瞬间都是那么的新鲜。他们就像没有记忆的人。”



李奇雨 keywoo@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