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文物包装人——金洪植

Posted May. 28, 2005 03:06   

한국어

研究官金洪植(音译)即将结束32年的博物馆生活,于6月30日正式退休。目前处于“末期休假”阶段。

但是26日在首尔德寿宫见到的他依然在包装文物。是在帮忙对将于8月15日搬到景福宫,作为国立故宫博物馆重新开馆的德寿宫宫中文物展示馆的文物进行包装。在本月初还前往全北全州为国立全州博物馆特别上的展品——朝鲜太祖李成桂的御真(王的肖像画)进行了包装。

最近他倾注心血的依然是包装文物运往首尔龙山的新国立中央博物馆(预定于10月28日开馆)的工作。其中,据称从国宝126号释迦塔出土的舍利函(8世纪中期)的包装最为艰难。这是因为挂在舍利函周边的小的璎珞(装饰物)。

“由于是年代久远的璎珞,即使被微风吹到也会掉下来。因此想要将它固定住,难度非常大。虽然包装了多次,但是还是感到非常担心。为了寻找方法,一个星期里每天上午7点上班,用两个小时去观察文物。在苦恼了许久之后,将薄薄的中性纸卷起来,在装饰物旁边竖起柱子,然后用纸将装饰物和柱子重新固定住。仅这个工作就足足花了两天时间。”

金洪植进入博物馆工作是在1973年。从大学中途退学之后展开的事业失败,不得已作为临时工来到了中央博物馆文化遗产科。

“一开始只是负责打扫。说我不懂文物,而受到了很多虐待。但是我刻苦学习了文物方面的知识,在过3年之后,终于被允许去触摸文物。”

就那样开始了贯穿他一生的文物工作。1978年经过考试成为了学艺职。1979年随着打理在美国华盛顿、纽约等地举行的“韩国美术5000年前”上展出的文物,正式进入了包装领域。

“那时第一次知道在美国有文物包装专家。让我感到非常吃惊。那时就有了应该挑战一次试试的想法。”

在1979年在包装金冠上是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而现在只要30分钟就足够了,成为了包装界的哲人。

“起初是将金冠后面的连接部位揭开,铺成平面来进行包装。但是现在只要做成刚好相符的套,套上去包装就可以了。普通人如果将金冠举起来,也许会有许多的装饰物会摇晃,金板也会震荡,而我就算用一只手也能够做到在装饰物一个都不动的情况下,举起金冠。因为长期接触文物的结果,产生了技巧。”

他的遗产包装实力是世界级的水平。那是在1998年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韩国室开馆特别展的展品的300多件国宝宝物级文物进行包装的时候。当时大都会博物馆的一名职员在首尔观察金洪植的遗产包装之后,提议让他到大都会博物馆工作。听到这件事情的当时中央博物馆馆长郑良谟表示:“不行。”断然予以拒绝。因为不能放弃世界级的文物包装专家。博物馆在2002年他应该退休时,将他特别提升为了学艺研究官,还将退休时间延长了3年。

他所说的文物包装的魅力非常简单。“看着曾经离开家的遗产完好无损地回来”就是包装的意义所在。

此前最艰难的就是对文物包装的认识不足。他遗憾地表示:“韩国的文物包装实力现在已经是世界顶尖级的水平,但在博物馆内依然存在不当作专家来对待的倾向。”因此他更加想要培养后辈。现在有数十名年轻人在跟他学习文物包装。

他将在7月把工作岗位转移到首尔钟路区坚志洞曹溪宗佛教中央博物馆。工作依然是文物包装。



李光杓 kple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