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饮食文化评论家尹德老:“在外就餐的目的是家庭康复”

饮食文化评论家尹德老:“在外就餐的目的是家庭康复”

Posted May. 16, 2015 07:22   

한국어

5月里,家人们聚会时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在外就餐。先是儿童节,然后父亲节,接下来还有夫妇节,前往餐厅饭馆品尝美味融洽关系,是维持家庭和平的好办法。一家人聚在一起就餐,其乐融融,亲密感也更加敦厚,积累的压力也会随之而去,好不容易的一次在外就餐,往往会成为一次家庭的“康复”。餐馆本来就是这样的地方。

一般认为,餐馆应该是吃饭的地方,但是词源却与此毫无关系。它源于“restore”(恢复)一词,词源出自法语里“出售恢复元气的食物的地方”。单从词源来看,餐馆并不是品尝美味佳肴的地方,而是向病人出售饭菜的地方。

餐馆有着这样无厘头的词源,是有其道理的。最早的餐馆于1765年开业。一个叫布朗热的人在现在巴黎卢布尔博物馆附近开了一家饭馆,出售让病人吃了以后就会恢复的饭菜,所以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在在外就餐文化并不发达的古代,买饭吃的主要是旅行者,他们一般在旅馆或者食品店购买食物。最早开饭馆的人,为了显示饭馆和食品店的不同,所以专门进行了出售治病食品的宣传。

这些餐馆最初卖的是浓肉汤里放入面包屑的汤类。因为长途跋涉后身体疲惫或者身体不适的人不能正常吃饭,吃了浓汤之后便可以打起精神。这就是餐馆的词源是“恢复体力的地方”的原因。

餐馆发展成为在外就餐的场所,其契机是法国大革命。大革命过后,部分没落的贵族逃往国外,他们的专属厨师就成了失业者,开始经营以大众为对象的餐馆,并开始提供品种多样的饭菜,餐馆随之成为人们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开心交谈的社交场所。

可以说,餐馆成了享受人生、治愈心灵、恢复关系的场所,餐馆的词源“恢复”中所含的意义真正得到了体现。在家庭之月里,与家人密切关系,并满足口腹之欲,使精神愉悦,这成为前往餐馆就餐的理由。

一起吃饭无疑会拉近彼此关系。虽然有点无厘头,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汉字中“故乡”的“乡”字里,也可以找到理由。在古代甲骨文里,“乡”字描写的是装有饭菜的器皿放在中间,两人相向而坐一起吃饭的样子。

古代乡亲们感觉特别亲近的原因,就是因为一起分享饮食。每天一起吃饭,就成了一个锅里吃饭的家人。不论东西古今,对于融洽关系来说,一起吃饭无疑是最好的办法。家庭之月,就是全家人必须相聚一起就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