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或受到奥巴马影响,好莱坞刮起“黑色风潮”

或受到奥巴马影响,好莱坞刮起“黑色风潮”

Posted March. 06, 2014 03:31   

한국어

如今,好莱坞可以被称之为“黑色好莱坞”。由黑人主演的电影层出不穷,并且后由黑人导演史蒂夫•麦奎因主导的电影《为奴12年》获得了奥斯卡金奖,这是历史上首次黑人导演获得此项殊荣。而黑人导演和演员之间的活动也持续展开,十分活跃。

我们仅看最近的6个月里国内放映的电影,就能看到“黑色风潮”的趋势。包括27日上映的《为奴12年》在内,和于去年11月放映的,讲述了白宫黑人管家的故事的《巴特勒:总统的管家》,于1月放映的,讲述了过分压制黑人青年事件的《弗鲁特维尔车站 》,都是黑人导演执导,由黑人主演,并记录了种族歧视问题的电影。

国际有名经销商韦恩斯坦公司的代表理事,好莱坞的著名著作人哈维•韦恩斯坦于去年在美国接受访问时将好莱坞的这种趋势成为“奥巴马作用”。由于奥巴马总统作为黑人总统在再选举中再次大获全胜,这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美国社会也真实的反应了这一现象。电影评论家姜友婷称:“在此之前,黑人演员只是作为一部电影的润色品,并不会担当重要角色,而如今,由黑人担任主要角色,出演反应黑人生活状态的电影逐渐增多。电影不再是以白人为中心,观众们也能够感受到这类电影的进步意义。”

最近,好莱坞拍摄了众多以人种歧视问题为基础,从黑人的视角出发,真实记录了黑人们受到歧视压迫的历史背景的电影。如:《为奴12年》讲述了南北战争之前美国的奴隶制,《巴特勒》讲述了1950~1980年代,黑人的人权运动,《弗鲁特维尔车站 》则讲述了2009年发生的人种歧视事件。

在这些电影中,帮助黑人们的白人们并没有登场。《为奴12年》中,虽然加拿大人帮助了影片中的黑人主人公,但他的播放分量却少的可怜。这与描述了培养黑人儿子成为美式足球选手的白人妈妈的纪实电影《弱点》(2009年),和《怒海潜将》(2001年)中对协助黑人的白人的描述有实质性的改变。

但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黑人成功实现了逆转。《为奴12年》中,主人公在曾是自由人的时期,与受奴役的黑人划清了界限。《巴特勒》中,作为白宫管家的爸爸与参加了黑人人权活动的儿子之间产生了很大矛盾。《弗鲁特维尔车站》中,并没有将把黑人主人公赶向死亡的白人警察们归为恶的一派。电影专栏作家金启焕称:“最近好莱坞关于人种问题的电影并没有将黑人白人之间的冲突看做是善恶的对决,并且将人种歧视问题从教条的观点中脱离出来,由此可以看出,这类电影迈出了很重大的一步,具有更大的意义。最近以历史或是时事为素材,试图刻画出了黑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性的电影也层出不穷。”

“非黑人”的导演们看待黑人们的眼神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将原作中的主人公改设为黑人,从而进行翻拍的现象逐渐增多。《长鼓》(1966年)的翻拍版《愤怒的追击者》(2012年)中的主人公是黑人演员杰米•福克斯,丹泽尔•华盛顿于1980年代将人气很高的电视连续剧翻拍成电影《The Equalizer》,在这部影片中,救出白人少女的主人公也被设定为了黑人来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