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各企业们纷纷去银行的“高利息市场购物”

各企业们纷纷去银行的“高利息市场购物”

Posted December. 21, 2007 09:58   

한국어

最近,A银行的某江南支行因遇到规模不小的资金转移到其他银行,因此正处在紧急状况中。因存款资金的短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此支行,受到了更糟糕的打击—在今年12月就到期的其一年定期存款金额为80亿韩元的某中小企业,以其他银行的利息高0.2%为由,把其中的50亿韩元转到了其他银行,剩下的30亿韩元也是经过银行方面的苦苦说情才得保住,银行方面十分担忧类似状况会持续发生。

受困于筹集资金的各银行以高利息为手段,积极投身于争取更多存款的争夺战中,导致了企业纷纷选择高利息银行的“利息购物”的现象。各企业为了通过存款得到更多的利息,掌握各个银行的利息标准之后,选择其中利息高的银行进行存款,现如今可以说,银行和企业的作用已颠倒过来。

企业存款的资金中包括:通过销售活动每天赚取的销售额,还有已到期需存进其他银行的资金。特别是流动现金状况良好的企业,从短期存款中能得到不菲的收益,因此对利息很敏感。

新韩银行企业客户部的尹周浩(音)副部长说道:“负责管理企业资金的职员们也根据操作资金的成绩来评分,而且已进入了年末问候期,都选择利息更高一点的银行存款。”

企业资金的操作方式中包括转让型存款证书(CD)或定期存款,能随时存取的金融市场基金(MMF)或活期存款(MMDA)等多种,其存款规模根据不同的公司从数亿韩元到数百亿韩元各有不同。

Hana银行企业本部的金落根(音)科长说道:“以前各银行利息差额不多的时候,各企业都把钱存入平常有交易关系或人情关系的银行,但最近现况是哪家银行利息高,企业资金就流进那家银行。各企业还向每个银行打电话互相商量利息,因此银行之间反复上演自己的客户被抢或抢走他人客户的情况。”

如今“A企业=B银行”的主要来往银行的概念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银行的资金短缺是银行看企业脸色的原因。今年的牛市中银行大量的存款资金流入证券公司的综合资产管理帐户(CMA)或基金等方面,银行以CD或发行银行债弥补短缺的资金。10月末,与全国银行579兆9440亿韩元的总存款金额相比,总贷款金额为790兆3590亿韩元,总贷款金额比总存款金额多出了210兆4150亿韩元,贷款金额达到了存款金额的136%。

银行为了弥补短缺的资金不得不投身到高利息的竞争行列中,请求拥有大量内部资金,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的帮助。

但是各银行的高利息竞争成为了提升利息的原因,最终承担损失的还是贷款者,因此也有副作用。光看CD一项也是,由于各银行的肆虐发行,3个月为期限的CD利息从去年年末的4.86%年息,到本月18的时候年息为5.77%上涨了0.91%点。从今年年初到上个月为止,全国银行发行的CD的规模为27兆8000亿韩元,是去年同期2兆4000亿的11.6倍。

韩国金融研究院的韩再峻(音)研究委员指出道:“银行正在进行以高利息筹集资金,并收取高利息的恶性循环。银行自身贷了很多资金之后,把利息的负担转嫁给贷款者身上。”



金相洙 金善美 ssoo@donga.com kimsunm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