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回应咿呀话语、微笑时拥抱孩子,培养婴儿对妈妈的信赖

回应咿呀话语、微笑时拥抱孩子,培养婴儿对妈妈的信赖

Posted May. 29, 2007 06:48   

한국어


孩子直到一两岁为止,是形成对妈妈的“基本性的热爱(信赖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与妈妈形成多么稳定的关系,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如果妈妈对于孩子的哭声即刻做出反应,配合孩子微笑和咿呀话语,拥抱和拍抚孩子,对于形成稳定的信赖非常重要。

出生8个月的时候,孩子会认生,这是极其正常的现象。如果即使见到陌生人也不觉得不安,就意味着没能将妈妈当作是重要的存在。有时父母为了所谓的早期教育而给幼儿反复播放英语录音带,但这对于大脑发达和信赖关系的形成,会产生不良影响。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对孩子的行为给与反应,陪孩子玩耍,进行相互作用。这对于智力和语言、社会性能力的发达而言是重要的要素。

经常把一岁半开始到三岁为止的时期称作“蹒跚学步期”。这是孩子东倒西歪地到处行走摸摸这个看看那个进行探索的时期。也是产生分辨力、自我主张、抑制能力开始萌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为了训练孩子的大小便而过于管制或呵斥,会让孩子产生羞耻感和愤怒。

这个时期的幼儿会任性和反抗。两岁以前应该赋予无条件的爱,但过了两岁之后,就应该进行让孩子明确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的训育。

在三岁以前,如果和妈妈分开会体现出分离不安的现象。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认为如果从视野上消失,就代表永远消失。这个时期,幼儿会对特定对象或物品显示出热爱,因为是当成了妈妈的代替物。

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吮手指”或被褥之类的。睡觉的时候,作为将自己和妈妈连接起来的媒介体,含着手指睡觉的情况也比较多,只有盖上经常盖的被褥才能感受到心理上的稳定感安然入睡的情况也是同样的道理。

孩子天生具有各不相同的多样的、固有的特性。即,只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做出反应,与其他人形成关系。对于孩子带有怎样的基质,在幼儿时期就能够看得出来。

有的孩子经常使性子,让妈妈倍感辛苦,而有的孩子过于乖巧,没费什么劲就抚养长大的说法也都是由于孩子的基质上的差异所造成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对此什么都不能做或没有必要做任何事。根据提供怎样的环境,如何养育,会发生很大的不同。为了将天生的基质向肯定性的方向诱导,让孩子好好成长,养育方式和基质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像橄榄球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跳起来的“追求刺激”倾向较高的孩子们好奇心旺盛,容易被新的刺激所吸引,通过亲身在生活中磕磕碰碰来体验这个世界的可能性很高。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不应提供乏味且反复性的游戏或学习,而应该以能够很好地发挥出天生基质的其他方法进行指导,这样孩子会成长成为充满热情且赋有创造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