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观点] 长寿的歌德

Posted February. 12, 2007 07:41   

한국어

作为诠释爱却得不到爱的痛苦的小说,很难找出可以和《少年维特的烦恼》相媲美的作品。歌德凭借这部以朋友和自己的失恋经历为基础完成的小说,在25岁就一跃成为文坛明星。但是,因为和时代的不符以及无法实现的恋情而苦恼的主人公维特通过开枪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场面却酿成了许多人效仿自杀的后果。结果,欧洲部分地区甚至还停止发行该书。

▷在这部小说中,年轻的维特选择了自杀,但歌德自己却活到了83岁。他怀着对人生和宇宙、政治和女性的无止境的探索和热情,积极地活着。除了两次婚姻,他还和多位女性恋爱,并为完成作品展开了旺盛的活动。曾经和歌德交往密切的德国代表性厌世哲学家亚瑟·叔本华的一生都是在咒骂人生和女人中度过的,但由于害怕霍乱,像逃亡一样移居到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然后过着压抑的生活。叔本华活到了72岁,这在当时来说已经不短。

▷所谓“维特效应”是指,如果知名人士自杀,同步自杀就会增加的现象。据说,前年2月,电影演员李恩珠自杀以后,国内也出现了这种现象。据警察厅统计结果显示,当年2月的自杀者人数为738人,但集中报道李恩珠身亡后的3月份的自杀者人数为1313人,高达前一个月的1.78倍。歌手U-nee自杀后,演员郑多彬又自杀的事实再次使人联想起“维特效应”的说法。由于价值观混乱,而且模仿心理很强,所以同步自杀行为可能只是杞人忧天的想法使然。

▷有一种说法称“自杀是社会性杀人”。意思就是,自杀现象多的社会不是健康的社会。这就像是对我国说的话一样,因为,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位居自杀率第一位。据说,在上周的一次审判中,审判官让被告连说十次“自杀”。如果反过来读,就是“活下去”。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模仿等于自杀。”但如果连自杀都模仿,那岂不是太凄凉?毕竟,对于20多岁的人来说,生命还很可贵。

评论员 郑星姬shchu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