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中国进攻台湾 美国可能发动核攻击

Posted September. 01, 2006 07:01   

한국어

○ 4种“美-中纷争”版本

①版本A=是中国特种部队入侵台湾的低强度纷争版本。数目不清的特种部队兵力(据推测大约为100∼1000人)得到在台湾秘密活动的中国军事情报组织的帮助,乘小型快艇和潜水艇、直升飞机潜入台湾。这些人的目标不仅是政界和军方领导层,还有发电所和交通枢纽、预警雷达,指挥、控制尖端设施等。他们的目的是,“蚕食”台湾政府的基础,助长台湾人的恐慌和不安。也有可能是为了给中国军方的大规模后续进攻开路。

②版本B=是假设中国和日本偶发性冲突的版本。中国以保护领土主权纷争地区——东中国海的钓鱼岛附近天然气田钻探工作的名义,部署驱逐舰和潜水艇,支援舰艇。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日本紧急部署P-3巡逻机和宙斯盾舰、F-15战斗机。在夜间,随着中国潜水艇和日本驱逐舰发生冲突,给双方带来相当大的损失。日本军方为了救助严重破损的中国驱逐舰而接近,但中国将此看作是敌对行为。中国发射2枚对舰导弹,被日本宙斯盾舰中途截击掉。双方海军即刻进入对峙状态。最终,潜水艇沉没,两国准备增派军事力量。日本驻华盛顿大使要求与美国总统会谈。

③版本C=是假设中国对台湾展开全面进攻的最糟糕的版本。中国进攻台湾,全面投入陆海空联合战斗力量。中国军部为了阻止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军事介入,打算尽可能迅速解决问题。

④版本D=是台湾对中国展开先发性进攻的版本。在中国实施陆海空联合训练之后,台湾认为中国的全面进攻已经临近,率先进攻台湾海峡的中国军。台湾开始向中国南部的港口和机场、导弹基地展开空中轰炸和导弹攻击,还攻击中国领海内的舰艇。台湾特种部队给中国潜水艇带来严重的损伤。

○ 美国的应对?

这四种版本,全都假设了美国不论以何种形式,都将被卷入地区纷争的状况。因为与日本在1951年签署《美日相互防卫条约》,美日是同盟关系,而与台湾在1979年制定《台湾关系法(TRA)》,承诺要保护台湾。

但是作为美国来说,很难迅速应对在地理位置较远的地方发生的纷争。尤其是因为伊拉克战争,目前的余力也不太多。而如果匆忙使用核武器或投入过度的军事力量,不知道会带来什么反效果。

因此,报告书分为纷争前抑制(deterrence)、纷争初期危机(crisis stability)、纷争达到高潮的战争(warfighting)、战争结束(war termination)4个阶段,只从多个角度,分析出了有可能采取的应对程序和其优缺点。

○ 根据各版本的应对

报告书中,作为美国相对可以较容易应对的版本,选择了中-日间发生偶发性冲突的状况(版本B)。在初期阶段,尽可能推迟美军的军事介入,给两国提供在外交上解决的时间,并预测,一旦在军事上介入,将会轻易压制中国军方。但是不让危机状况全面扩散是最大的问题。

报告书将中国进攻台湾(版本C)的版本,设定为不排除核攻击的最糟糕的状况。报告书认为,如果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主要目标,将能够迅速结束战争。但是担忧核战争所引发的政治上的风波。另外还指出,当投入常规战斗力时,需要克服在战后需要长期驻扎在台湾的危险。

对于中国特种部队入侵台湾(版本A)一样的低强度纷争的情况,报告书预测说,对于美国来说,介入与否本身将成为一大难题。在初期阶段,可以对监视及情报作战提供帮助,但一旦介入,就要展开像伊拉克战争一样的巷战,再加上也将很难获得迅速的胜利。

台湾先发性进攻中国(版本D)同样是不容易应对的版本。因为是场在中国和台湾没有分出胜负之前,两国都将不会放弃的战争。报告书预测说,迅速投入大规模应对兵力,虽然不知道能否保障台湾的胜利,但很难承担长期驻扎费用,而且战后也将出现持续不稳定的局面。



李哲熙 klimt@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