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第16届总统选举带来的选举文化冲击波

Posted December. 20, 2002 22:53   

한국어

50多岁总统的诞生和“3金”时代的结束画上圆满句号的此次选举中,出现了众多可以深切体会社会文化变化的新的现象。有人认为此次选举是几代人之间的对垒,还有分析说是从政党政治转变为市民政治的政治文化变化,正式进入了多媒体选举时代等。

△具有文化意识的几代人的变化:在选举期间,一直热门的一句话是“几代人之间的对垒”。延世大学社会系教授金晧起表示,“此次选举是由20多岁和30多岁的国民主导的选举革命,是一部386一代和新一代结合在一起的作品。”金晧起教授分析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世界化的扩大,反对权威主义和集团主义的具有拥护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动向的新一代,出现在了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下届总统卢武铉正好符合这一潮流。”

一直以来经历着世界杯时候的街头助威,发生美军装甲车碾死女中学生事件后的烛光示威等渴望发生变化的这一代人的需求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而且几代人之间的差异也逐步积累,但现有的一代人未诚恳地接受这一潮流。但是通过此次选举,几代人之间的立场差异暴露不无遗,而且已成为了韩国社会的主要课题。

△因特网选举文化的扩散:此次选举的又一个主要变数是通过因特网媒体所进行的选举活动。西江大学映像研究院广告公关系教授申昊昌称,“在可以进行双向交流的因特网上,网民们的争论异常活跃,而且多种多样的意见在网上得到了交流,最终这种交流结果转移到了网下的参与。”在此过程中逐渐开始实现了通过网上交流的蔓延四方的民主主义。

高丽大学新闻广播系教授吴泽燮指出,“‘在线’是一个庞大的政党,而且具有极具威力的破坏力,甚至还可以成为示范广场,但也有不恰当的言行泛滥成灾的弊病。”吴泽燮教授强调说,“越是到了这时候,新闻广播等现有的媒体更应以正确性和信赖为生命,根据端正态度,起到维护正常秩序的作用。”

△多媒体选举的虚实:此次选举中最大的收获可以说是通过多媒体选举,确立了“低费用,高效率”的选举文化。据各党选举总部在“2002总统选举选民联带”中提出的选举活动资金使用明细表显示,各党在制作电视广告、运营网站等多媒体选举中,花费了全部选举活动经费的一半以上。

但是,现场游说费用只占全市费用的千分之一。在此过程中过去泛滥成灾的提供金钱和进行款待的非法选举文化自然而然地失去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透明和无瑕的选举文化。

但崇实大学媒体宣传系教授朴昶熙称,“各候选人阵营利用宣传”形象“最佳的电视媒体的属性,在多媒体选举战中,过分地注重了形象的树立。”即,比起传达真实的政策内容,更把精力集中到了“形象包装”上。

△从政党政治到市民政治:市民社会的自发参与压倒了现有政党组织也是令人瞩目的变化之一。

高丽大学社会系教授赵大烨分析说,“根本性社会变化引起了政治变化。”通过世界化,信息化、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民主化成长起来的市民社会通过此次机会,克服了一直以来成为痼疾的制度政党的问题和局限性。

各市民团体出面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具体的政策评估,而且通过这期间的“落选运动”市民的参与政治力量得以积蓄,出现了从政党政治转变为市民政治的现象。然而在市民的参与政治过程中把非专家政治的混乱降到最低,成为韩国社会应解决的课题。



金炯瓚 金晟圭 khc@donga.com kims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