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鬥誌與盲目

Posted February. 04, 2020 07:52   

Updated February. 04, 2020 07:52

한국어

  約瑟夫·喬普爾是第壹次世界大戰開戰時的法軍總司令。就像大多數法國將軍壹樣,他具有權威性,十分固執。開戰之初,他沒有預測到德國的施利芬計劃。有前線報告稱,迂回到比利時進軍巴黎似乎是德國的主攻力量,也被他忽視,使巴黎陷入淪陷之前的狀態。但是,在多次的失誤和失敗後,他也沒有喪失鬥誌。喬普爾的司機是賽車手,在混亂的巴黎市內閃電般地開車。喬普爾最後時刻戲劇性地咬住了德軍的失誤,並創造了在馬恩河戰役中挫敗施利芬計劃的奇跡。

 有人說,如果沒有德軍的失誤,就不會有馬恩河的奇跡,但如果沒有失誤,就不成其為戰爭。誘導敵人失誤也是戰術的基本。無論我采取多麽漂亮的戰術,只要敵人強大、穩健,就不會輕易取勝。使用敵人沒有預料到的戰術,是為了令敵人驚慌失措,動搖判斷。在看似不可能的情況下,仍然需要堅強抵抗,其目的是通過幹擾敵人的意圖或作戰時間表,誘導敵人做出錯誤判斷和失誤。

 醴陵戰役中,劉備沿長江西進,卷入了陸遜的拖延戰略。隨著戰線拉長,補給難度加大,蜀軍可以使用的戰術越來越明顯。壓迫對方,限制對方可以選擇的手段,以求抓住關鍵時刻,這是陸遜的戰略。醴陵戰役是決定蜀國命運的戰鬥,劉備的鬥誌堅定不移。但是,這種鬥誌產生了僵硬的判斷。雖然沒有答案,但教訓是明確的。在戰爭中,鬥誌不是盲目的意誌,而是向著“正確判斷”這個突破口奮鬥的行為。有時人們會把盲目誤認為是鬥誌,而把不足的能力用鬥誌的外衣掩蓋。它會產生更大的毀滅。無視現場的鬥誌更是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