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古典的傷痛

Posted January. 29, 2020 07:24   

Updated January. 29, 2020 07:24

한국어

  如果被稱為古典的作品因為特定的語言或表述而給某人造成巨大傷害的話,會怎麽樣呢?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壹部讓人產生這些問題的小說。白人認為這部小說是“美國近代文學的起點”,並把馬克·吐溫奉為“美國文學之父”。但是這樣的評價並不能阻止黑人、尤其是年輕黑人學生在讀小說時受到的傷害。這是因為壹個重復出現200多次的單詞。

貶稱黑人的“nigger”(黑鬼)就是這個單詞。可惜,由於我們的種族偏見,很久以前,它就被翻譯成韓語,成為通用的侮辱性語言……這個單詞是黑人經歷的恥辱和血淚歲月的集中體現。正如黑人詩人蘭斯頓·休斯所說,對黑人來說,那是“等同於向黃牛伸去紅布”的挑釁性語言。

奴隸的後代已不再是奴隸,並不意味著曾經把非洲人像野獸壹樣捕獲、把他們帶到大西洋彼岸、像野獸壹樣肆虐的野蠻歷史將消失在哪裏。黑人聽到這句話的瞬間,就會想起恥辱的歷史和至今持續的種族歧視的現實。被評價為“完美的小說”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所存在的問題就是這個。事實上,這部小說雖然是間接的,但卻是壹部揭露奴隸制度的小說。但從同情黑人的角度來說,“黑鬼”壹詞超過200次,更確切地說,重復出現213次,是不能因此而正當化的。

 就連黑人中最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托尼·莫裏森也說,中學時讀過馬克·杜溫的小說,感到“無聲的憤怒”。但是,因為這部小說是經典小說,在美國的部分初新和高中仍在閱讀。歷史的創傷,如果那樣放任不管,不但治不好,反而加重,真是奇妙的施虐性。再好的作品,如果對某人造成傷害,位置也會岌岌可危。因為古典的品德在於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