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被處決的俘虜

Posted March. 19, 2019 07:47   

Updated March. 19, 2019 07:47

한국어

  這是壬辰倭亂初期的事情。朝鮮朝廷因為沒有關於倭軍的情報而苦惱。雖然向明朝請求援軍,卻不知道倭軍的大致兵力。改變立場想想看,明朝即使想派遣援軍,也不了解倭軍的勢力,不知道該派兵多少才好。

 當時被倭軍俘虜的壹名鄉吏帶著重要情報逃了出來。此人是處世高手,在被倭軍抓獲後,努力工作,贏得了信任。他與敵軍相處得很好,在與負責軍糧的倭軍交談時,聽到了壹天消耗的大米有多少。把它除以壹頓飯,就得出了倭軍的全部兵力。

 倭軍將領在朝方使節來訪時悄悄釋放了他。回來後,他向朝鮮政府報告了自己帶回的情報。宣祖試圖從他那裏得到盡可能多的信息,但遭到了大臣們的拒絕。朝鮮軍法中沒有被敵人俘虜的概念。不死而降為俘虜的,將被處以死刑。大臣們鬧著要趕快殺死他。宣祖予以勸阻,認為起碼要先拿到情報才能殺他,也沒有用。那個鄉吏迅速被處死。

 為何如此急於處決?在國家存亡的危機中,朝廷大臣們不可能缺乏危機感、沒有拯救國家的意誌或想法過短。

 剩下的理由只有壹個,那就是認為盡快殺死這名鄉吏是帶領戰爭取得勝利的最好手段。換句話說,他們認為,證明我軍不能向敵人投降,對投降者沒有寬恕的事實比那壹丁點兒(?)情報更為重要。

 屈服於強大的敵軍的威脅而投降的人可能會層出不窮,這種恐懼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想到如果認為這樣的判斷是出自理念、信條、價值而不是現實,則令人不寒而栗。在個人的生活裏,相比不值壹提的現實利益,優先追求價值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值得尊敬的部分。但國家經營卻是現實。國際關系和戰爭是更加激烈的現實。如果只強調價值和精神,只會把國家和百姓推向不負責任的苦難。 歷史學家


李恩澤 nab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