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媽媽的良知

Posted March. 03, 2021 07:24   

Updated March. 03, 2021 07:24

한국어

即使不通過書本學習,人心也會向善。所以在陽明學中,相比閱讀經典,更註重自覺和實踐這種心地即良知。金錦淑作家的漫畫《等待》這部作品生動地形象化了在傷痛和痛苦中綻放的良知之花。

漫畫講述的是韓國戰爭爆發後,壹名女子思念在逃往南方避難途中分離的北方丈夫和兒子的故事。她給女兒餵奶時與丈夫和兒子失去了聯系。戰爭發生在70多年前,如果說等待有年齡,她的等待就超過了70歲。

與那種等待不同,她與壹個妻子留在北方的男人再婚了。與其說是喜歡男人,不如說是因為他有壹個4歲的兒子。壹想到自己同齡的兒子沒有母親的陪伴長大,就想成為孩子的母親。因為她希望自己的兒子也有個好的繼母。他們再婚時約定,壹旦回到朝鮮,就回到彼此的丈夫和妻子身邊。歲月流逝,兩人生了四個孩子,但心壹直沒變。但是在分裂的國度裏,他們不可能回到朝鮮。

她全心全意地照顧兒子,甚至讓自己生下的孩子心裏感到了不舒服。雖然歲月流逝,兒子成了老人,母親還是壹樣心疼。她還是壹如既往地到了市場就先給兒子挑衣服。從子女那裏拿到零用錢,先用來給兒子熬糖尿病藥。孩子們去市場買菜回來,壹半送去給兒子。

如此寬容、利他的心究竟來自哪裏呢?連小學都沒上過,肯定不是從書裏學來的。雖然不曾學習,但她的心中卻蘊藏著陽明學中所說的良知,即倫理的天性。讓良知的花盛開,並不需要太多東西。是壹個孩子的媽媽,這就足夠了。這就是對失去母親的孩子來說,孩子變得“比真的更像真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