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選擇“包容與融合的語言”的時間

Posted October. 30, 2020 07:19   

Updated October. 30, 2020 07:19

한국어

在韓國生活壹段時間後,可以作為外國人和多文化家庭的壹員參與多種多樣的社會活動。韓國與其他多文化國家相比,在短時間內制定並引入了多文化相關政策或制度。甚至沒有必要比較或學習較早進入多文化社會的其他前輩國家的事例和政策。因此,韓國是在面臨新的挑戰時,為盡快接受新事物而付出的努力和熱情的國家。

筆者覺得,也許這種社會現象是因為韓國具有所有事情都迅速變化的特點。雖然多元文化社會的歷史並不長,但當今韓國社會中對“多文化”的用語和概念不理解的人很少。在街上很容易見到外國人,也經常有外國人出演電視節目。

韓國人不喜歡模棱兩可的表達。這雖然在溝通時是很大的優點,但是有時與選擇用語時追求便利的意圖不同,也會引發社會歧視。

在韓國,作為多文化人參加各種活動的時候,人們根據場所和時間,用不同的稱呼稱呼筆者。根據活動的類型和性質,主辦方使用多種用語。政府和企業使用的用語也千差萬別。有時我成為“大韓外國人”,在另壹個活動中成為“國際家人”。我還曾成為“多文化家庭”或“跨國家庭”的壹員。當然,也有被稱為“移民”或者“結婚移民”的時候。

有壹次,筆者想起了各個用語具體會給人什麽樣的感覺。如果加入“多文化人”或“多文化家庭”等“多文化”壹詞,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經濟水平低於韓國的結婚移民女性。而實際上,如果使用“多文化”壹詞,與上面說明的情況壹樣,也經歷了很多認識上的問題。其次是被稱為“大韓外國人”或“跨國家庭”的情況。被如此稱呼的人經常在廣播或媒體擔任愉快而又有趣的角色。最後出現的是“移民”或“國際婚姻”等用語。這種情況很多時候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是針對什麽樣的人。

筆者認為,現在是不是該用壹個單詞定義這樣多種多樣的話了。因為韓國人相互稱呼對方時,經常親切地稱對方為“我們國家的人”。韓國人可能會覺得“用語重要嗎?”但來到韓國定居的人或入籍的人在經歷這樣的事情時,經常會感到混亂。

現在,在稱呼多文化家庭時,雖然也認為是“來到我國的國民”,但有必要在正式文件中標明出生國。現在韓國也成了擁有充分多文化經驗的國家。各國也開始對韓國多元文化政策進行熱情的關心和研究。

隨著韓國總人口減少,外國人入籍人口也日益增加,有人預測說,到2024年,韓國將成為外國人超過總人口的5%的多文化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規定,總人口中外國人、移民第二代、入籍者等“移民背景人口”超過5%,就屬於多文化、多種族國家。現在需要更積極全社會討論來包容這些多文化人口。

韓國社會中語言的約定要盡量簡練,讓人分不清是“外國人”還是“多文化”,或者是“跨國家庭”。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社會中大大小小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