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非火伽倻墳墓內的首飾“1500年來首次外出”

非火伽倻墳墓內的首飾“1500年來首次外出”

Posted October. 29, 2020 07:38   

Updated October. 29, 2020 07:38

한국어

伽倻古墳群(也稱古墓群)中的“昌寧校洞•松峴洞古墓群”被認為是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時期以來的盜墓重災區。在該古墓群的一個墳墓中,首飾遺物沒有被盜掘,大量出土。

  文化遺產廳國立伽倻文化遺產研究所(所長金智妍)28日表示,對慶南昌寧郡校洞Ⅱ郡63號墓進行了挖掘調查,結果確認了非火伽倻統治者的金銅冠、金耳環、串珠項鏈等。除了沒有發現鞋子之外,這與上個月發掘出全身所有首飾的慶北慶州市皇南洞新羅古墓相似。

  據推測,校洞Ⅱ郡63號墓建於5世紀中期。位於該古墓2米北側的39號墓因在裏面發現袋裝面包、橡膠臉盆、白鐵皮罐等因盜墓已經荒廢不堪。昌寧地區的非火伽倻古墓結構是,如果從蓋石間往裏擠進去,很容易偷走遺物,因此非火伽倻遺物此前只確認了金銅冠碎片或裝飾品,但不知道其全貌。

  此次發現的文物陣容非常華麗。頭部位置可以確認高21.5cm的金銅冠。樹形裝飾為三層,冠的圓形底端垂掛著勾玉和鍍金珠。冠的裏面還發現了被推測為冠帽的織物痕跡。

  兩耳部分有一對粗的環形耳環,脖子和胸前掛著三四排藍色玻璃珠編制的串珠項鏈。系上帶有銀裝飾手刀的銀腰帶,雙手各有一枚(右手)和3枚(左手)銀戒指被確認。右臂部分還出現了連接圓形金板的勾玉和橘黃色珠子。估計是手鐲或手刀的裝飾品。

  國立伽倻文化遺產研究所考慮到該墓的主人是身高155厘米左右的最高統治階級,而且發現了粗耳環和手刀,推測為女性。墳墓內外還發現了至少埋葬5名殉葬者的痕跡。這些人被安置在木棺中,與墳墓主人保持相同的方向,因此很有可能不是低階級。

  葬結構和出土的陶器是典型的伽倻樣式,但裝飾品與新羅時期相似也是特征之一。學藝室長梁淑子解釋說:“可以推測出,位於洛東江東側的非火伽倻與新羅的交流較多。但墓葬樣式變化最為保守,所以從考古學角度展開的可能性較高。”

  文化遺產廳從2014年開始對推測為非火伽倻最高統治層的墓區中的未整理地區進行調查,發現了63號墓。去年11月,大型蓋石用起重機吊起,正式開始了挖掘工作。

  國立伽倻文化遺產研究所將於下月5日通過油管(YouTube)舉行由參與此次挖掘調查的團員們參加的實時在線挖掘調查說明會。


金民 kimmi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