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冠狀病毒存在操縱基因的痕跡?…科學界:毫無說服力的陰謀論

冠狀病毒存在操縱基因的痕跡?…科學界:毫無說服力的陰謀論

Posted September. 18, 2020 07:14   

Updated September. 18, 2020 07:14

한국어

來自香港的生命科學家、前香港大學研究員閻麗夢14日(當地時間)發表最新論文,該論文主張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中國湖北省武漢軍事研究所人為制造的。該論文在科學家的資料共享網站上公開後,一天內全世界有40萬人閱讀,引起了熱烈的關註。但是科學家們批判說,這是證據不足、毫無說服力的典型陰謀論。臉書(Facebook)和推特(Twitter)也認為“新冠肺炎武漢制造說”是虛假信息,並采取了封掉閻研究員推特賬號等措施。

○ 6個月之後病毒就會不露聲色地發生改變

  閻研究員在長達26頁的論文中列舉了3個根據,即誘發新冠肺炎的SARS-CoV-2沒有自然進化。

  論文首先提出了在中國浙江省舟山地區發現的兩種蝙蝠冠狀病毒(ZC45, ZXC21)的基因組堿基序列與SARS-CoV-2非常相似的事實。另外,她還主張,在病毒侵入人體細胞時起到核心作用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中間發現了像是插入特定堿基序列的痕跡。該堿基序列與引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SARS•非典)的SARS-CoV病毒相似,是人為植入的證據。"

  刺突蛋白要想滲入細胞,需要通過水解酶進行切割的過程,但為了更有利於感染該切割部位改變了,這也是根據。閻研究員主張:“用現在的技術,在實驗室6個月就可以完全改變病毒。”

○ “剪貼的痕跡”自然也會產生

  科學家們對閻研究員的主張反應冷淡。特別是對於她作為“操縱的決定性證據”而提出的“剪貼堿基序列的痕跡”有很多批判。完成世界上最精密SARS-CoV-2基因圖譜並於4月發表的基礎科學研究院(IBS) RNA研究團研究委員張惠植(首爾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表示:“可以發現用於插入堿基序列的酶(限制酶)可以切除的特定堿基序列,但這種序列在其他地方也偶然出現過,因此很難看作是具有意義的證據。”

  在談到操縱病毒基因這一艱難的研究時,使用了舊式技術“限制酶”,這一點也令人驚訝。限制酶只能識別特定堿基序列,因此有很多制約因素。張研究委員表示:“閻研究員也在同一篇論文中提到了更進一步的堿基合成技術(Gibson Assembly),但執意將限制酶作為證據,真是無法理解。

  雖然與作為“原本”提示的兩種蝙蝠病毒相比,帶有更接近於SARS-CoV-2的堿基序列的冠狀病毒在蝙蝠和穿山甲等身上被發現,但是卻無視了這一點,這也是批評的對象。閻研究員在論文中表示,“與SARS-CoV-2更接近的蝙蝠被操縱了。即將提交追加證據。”但是,張研究委員表示:“這種主張的根據只是一篇實驗論文,沒有太強的說服力。”

○ “易感染的病毒”很難進行有目的性的設計

  病毒很難有意識地設計成易受感染的病毒,這一點也是反駁捏造論的證據。在世界上首次對SARS-CoV-2的刺突蛋白結構進行精密分析的首爾大學化學部教授石車玉表示:“如果了解結構,也可以合成,但現在的技術能力並不那麽精密。”結構生物學家、SLMS代表南宮錫也表示,“事先預測刺突蛋白和細胞蛋白質完美結合並建立結構幾乎是不可能的。”

  病毒基因組中變異大範圍擴展的事實也被指為否認“人工制造說”的根據。南宮代表表示:“如果是人為的操縱,只要在‘原本’上操作想要出現功能變化的領域就可以了,除此之外,在整個基因組中發現了很多毫無效果的突變。認為這是自然形成的變異更有說服力。”

  基因組專家、特拉森生物常務理事金泰亨(音)表示:“自今年1月病毒基因組被公開後,很多科學家曾試圖在病毒中尋找人為操縱的痕跡,但僅主張病毒是自然發生的的論文就有10多篇。如果閻研究員想要推翻這一主張,就應拿出正確的數據和論文,而不是現在這種不正確的主張。”


尹申英=東亞科學記者 ashilla@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