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紐約從新冠危機中學到的四點教訓

Posted July. 11, 2020 07:51   

Updated July. 11, 2020 07:51

한국어

在美國,新冠疫情損失最為嚴重的紐約市,走過了危機,正在伸懶腰。餐廳開始在戶外營業,百貨商店也重新開張了。雖然美國全境的累計新冠確診患者超過300萬人,對“二次擴散”的擔憂日益增大,但紐約市的最近狀況卻相當穩定。截至紐約州當地時間7日,依賴人工呼吸機的新冠患者只有97人。人工呼吸器官患者下降到100名以下,這在3月16日以來是第壹次。

紐約在毫無防備地遭受新冠疫情後,得到了昂貴的教訓。第壹,雖然病毒不分人,但感染的擴散因地區存在很大差異。據紐約急救醫療機構City MD透露,在低收入層勞動者較多的皇後區,新冠抗體的形成率達到了68.4%。這意味著接受檢查的10人中有近7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形成了抗體。雖然有人指出,由於抗體檢查是針對有疑似癥狀而前往醫療設施的人進行的,所以高於實際居民的抗體形成率,但傳染病專家們認為,是集體免疫的“神奇數字”的抗體形成率超過了60%。《紐約時報》報道說,相反,布魯克林地區白人與富裕階層聚居的科布希爾地區的醫院中,抗體陽性反應者僅占13%。截至6月26日,在紐約市對31.4萬人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抗體形成率為26%。

第二,感染擴散的速度因地區、收入不同而存在差異,因此學會了應對第二次擴散的針對性對策很重要。在餐廳、食品店、醫療設施、建築工人等新冠危機中仍需上班的必需行業勞動者較多的地區,感染率較高。必需行業的勞動者在外面被感染後回到多戶集居的家裏,成為家庭內的“超級傳播者”。有人指出,為應對第二次危機,有必要制定必需行業勞動者的保護對策和擴充薄弱地區醫療基礎設施。

第三,在第壹次危機中相對表現較好的安全地區並不是第二次危機的安全地帶。專家們表示,雖然需要驗證抗體形成率能持續多久、集體免疫能起到多大的效果,但是在第壹次危機中感染者較少的地區,潛伏著壹旦開始第二次擴散感染者將劇增的潛在危險。

第四,防疫是再強調也不為過的共識。事態初期,美國社會對口罩的反感很大,戴口罩的東方人甚至在地鐵站遭到毆打。而最近如果不戴口罩,就不能坐地鐵,也不能去商店。每個商店都掛著“No Mask,No Entrance(不戴口罩不得入內)”的告示。在幽靜的公園中散步時與其他人相遇,就會停下腳步,戴起口罩,這已成為常識。

記者結束為期3年的紐約常駐記者任期,9日抵達仁川機場,體驗了韓國成體系的防疫系統。經歷了在紐約感受不到的系統性管理後,知道了“韓國式防疫”能夠成功的原因。有賴於此,韓國的感染者和死亡者較少,新冠病毒抗體的形成率也只有0.03%。可以說,韓國是成功進行了第壹次防疫,但存在第二次感染潛在危險的國家。因為不可能進行集體免疫,所以在疫苗和治療藥物問世之前,韓國的選擇只有壹個。只能是,不要放松社會距離的緊張,以其他國家的事例為反面教材,完善“針對性對策”,應對可能出現的第二次危機。“韓國式防疫”的成功,對我們來說是既是機會也是危機的“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