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明年舉行議會選舉,朝野展開“大米目標價格”拉鋸戰

明年舉行議會選舉,朝野展開“大米目標價格”拉鋸戰

Posted February. 02, 2019 07:27   

Updated February. 02, 2019 09:29

한국어

“韓國的大米價格不是由市場決定,而是由汝矣島決定的。”

也就是說,如果到社區超市,每個大米袋上都寫著的消費者價格,並不是根據大米需求和大米農戶的生產量而形成的自然價格,而是受到了朝野政界就價格所達成的協議的巨大影響。

政治圈達成協議的大米價格是指保全大米農戶收入的變動直接支付金基準的“目標價格”。如果這個目標價格高,變動直接補貼就會增加,這雖然對農戶有利,但需要大量國家資金。相反,如果目標價格低,變動直接補貼就會減少,雖然財政負擔會減輕,但是對農戶不利。

由於這種結構,執政黨想把目標價控制在壹定水平,而在野黨則想提高目標價格,雙方因此發生沖突。為了得到這個目標值決定的直接補貼,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生產大米,受此影響大米供應過剩。如果放任不管,價格可能會暴跌,政治圈會介入。因此,價格出現扭曲的惡性循環。

○受“汝矣島協議”左右的韓國米價

全國地方自治團體每年2月、通常在春節前通過農協支付“大米變動直接補貼”,以保全農民的收入。由於今年國會未能就成為該直接支付金基準的目標價格達成協議,所以連支付與否也未能預測。國會計劃在2月內確定新的目標價格。但是朝野之間分歧很大。如果這樣下去,預計支付給2018年產大米的2533億韓元預算有可能找不到用處。面臨明年議會選舉,國會似乎更受選票的左右。今年還預告了大米直接支付制的改革,因此爭議很有可能會持續下去。

大米價格開始受到政治影響可以追溯到政府購買大米生產量的20%至30%並調整價格的1950年實行收購制度時。當時,糧食管理法出臺後,最初征得國會同意,政府決定收購價。1972年廢除國會同意制,由總統單獨批準。1988年,再次改為需要得到國會同意。

每年秋糧的收購價和收購量決定後,陣痛加劇。因要求追加收購和提高收購價格的示威,地方自治團體陷入了困境。農民們把沒有脫殼的稻谷裝在80公斤裝的袋子裏,堆滿在市、郡廳前院,舉行“夜間示威”。收割結束後始於11月開始的示威有時會從年底延續到第二年,持續到1~2月。

政府每次都試圖改革收購制度。每當這時,國會議員和總統選舉總是重疊在壹起,農民團體的抗議也愈演愈烈,最終改革成為“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收購制度最終在2005年以強調自由貿易的世界貿易組織磋商為契機被廢除。政府雖然說這是“良政改革”,但未能激活市場功能。政府仍然購買部分收獲期生產的大米,以阻止價格下跌,並為保全農民收入,制定目標價並支付了直接補貼。

○“吃稅河馬”的直接補貼制需要修改

根據大米變動直接支付金這壹制度,每年制定大米目標價格,如果大米價格達不到這壹標準,就補償其差額。目標價格和實際米價差的85%由固定直接補貼和浮動直接補貼兩種補貼。固定補償金是根據大米種植面積支付的固定金額。相反,變動直接支付金隨著市場米價和目標價格的聯動,其規模每年都參差不齊。從2011年開始,3年內生產的大米與目標價幾乎沒有差距,因此沒有直接支付金。相反,2016年生產的大米因市價暴跌,與目標價的差距拉大,國庫投入1.49萬億韓元直接補貼金。可以說,大米補貼是“吃稅金的河馬”。

國會應每5年制定浮動直接補貼標準的目標價格,但迄今未能就2018~2022年生產的大米適用的目標價格達成壹致。政府和執政黨在去年11月向國會提出了80公斤19.6萬韓元的目標價格。相反,在野黨主張的目標價格卻比這個高出很多。民主和平黨是24.5萬韓元,自由韓國黨24萬韓元,正義黨22.3萬韓元。

政治圈正在為明年的國會選舉做準備。國會農林水產海洋委員會所屬國會議員地區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大米產地。相反,政府擔心如果提高目標價格,日後會過度支付稅金。今年政府正在討論廢除現行直接支付制,改編為新的公益型直接支付制的方案。但是獲得國會通過並不容易。

首爾大學農業經濟社會學部教授李泰浩(音譯)表示:“如果大米目標價格高於市場價格,就會刺激生產過剩,因此應該停止變動直接補貼。”“不論種糧、種田,都需按面積發放統壹的固定直補金,對小規模農戶要高估支付金額,以保護小農。”


崔惠? herstor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