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幾經波折之後,光化門匾額將恢複成其本來顔色“黑地金字”

幾經波折之後,光化門匾額將恢複成其本來顔色“黑地金字”

Posted January. 31, 2018 09:47   

Updated January. 31, 2018 09:47

한국어

韓國文化遺産廳30日表示,決定將光化門匾額恢複成其本來顔色“黑地金字”。因此,有人指出,文化遺産廳應該反省一下此前多次對文化遺産研究者和市民團體的意見置之不理,並固執于錯誤決定的過程。

 當天,文化遺産廳在首爾中區韓國之家舉行了座談會,並表示,“制作了實驗用匾額,並在1年時間內完成了像以前的照片一樣用玻璃底片進行拍攝的科學分析和實驗。光化門匾額是在黑地上印上金箔字這一點被查清了。”

 事實上,文化遺産廳在過去的10多年裏一直無視媒體和市民團體等反複提出的“不實考證”疑惑。

 提出的關于匾額顔色的問題,可以追溯到13年前的2005年。時任文化遺産廳廳長俞弘浚稱,複原了朝鮮末期的訓練大將任泰瑛的匾額字體,並公開了國立中央博物館收藏的1916年光化門照片。該照片像現在挂著的匾額一樣底色看起來很亮。

 但是,寫有書《關于離開原位的文化遺産的調查報告》等的文化遺産研究者李淳宇(音)表示,“在比《朝鮮古籍圖譜》等資料更早之前拍攝的照片中,字體的痕迹和顔色很明顯,因此很難接受”,提出了疑惑。對此,文化遺産廳回應表示,“玻璃底片通過數碼原色分解得到了確認,但匾額和字體的顔色則是眼下無法確認的事項。”這等于承認了,照片是用數字技術修改過的,但本來顔色就不大清楚了。

 盡管如此,文化遺産廳仍在缺少正確考證的情況下于2010年8月把光化門匾額複原爲“白地黑字”。當年7月舉行的匾額複原工作委員會也沒有表明其根據。

 對此,專家們指出,“景福宮等宮殿的殿閣和城郭城門的匾額大都是黑地。進行了錯誤的複原。”本報也在2011年11月的報道中指出,“有人指出,在沒有徹底的考證和研究的情況下,定下了匾額顔色. … 專家們大部分人都認爲‘應是黑地白字或黑地金字’。”

 文化遺産廳在2012年進行了2次“匾額顔色研究咨詢會議”,但是仍然堅持了現有的決定。當年2月的第一次咨詢會議上,雖然出現了“(字體)當初是金箔字,但因風化作用的影響變黑了”的少數意見,但被置之不理。同年10月,文化遺産廳在第二次咨詢會議上表示“因爲是王的生活空間的底色,所以沒有塗金漆”,提出了缺乏根據的理由。

 隨著媒體和市民團體的指責不斷,文化遺産廳于2014年6月舉行了第3次咨詢會議。當時,照片領域的專家提出了“無法判斷底色是白色”的意見,但文化遺産廳到了這會兒仍沒有進行用照片來驗證匾額顔色的實驗。

 文化遺産廳決定從原點開始重新研究匾額顔色,是從“尋找文化遺産的原位”的代表惠文在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國家人類學資料保管所”中找到了1893年左右拍攝的光化門照片,並在2016年2月公開後開始的。照片中的匾額在昏黑的底色上明亮的字體十分顯眼。文化遺産廳在被問到爲何這麽晚才進行驗證實驗的原因時表示,“因爲在史密森尼博物館的照片出現之前,並沒有考證資料。”但事實上,暗示匾額顔色昏黑、字體明亮的資料,在此之前也有不少。

 文化遺産廳表示,將用現代顔料和傳統顔料分別對實驗用匾額進行上漆,比較優缺點後,將于明年上半年在黑地上用金箔字體描繪實際匾額。


趙鍾燁 jjj@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