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美中戰爭是命中註定?有沒有避免正面衝突的方法?

美中戰爭是命中註定?有沒有避免正面衝突的方法?

Posted January. 27, 2018 07:21   

Updated January. 27, 2018 08:11

한국어

 

 “美國與中國的戰爭已成定局。”

  這本書是由這種令人驚惶而挑釁性的結論開始的。當然,正如拿破崙當年所警告的“中國醒來的時刻,整個世界都會顫抖”那樣,眼下,我們親眼目睹了中國的崛起給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帶來巨大變化的現場。但是,大家都會想到。那麼,會不會發生戰爭呢?

  該書的作者是曾擔任哈佛大學貝爾佛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的國防政策分析專家。他聲稱,乍一看

荒唐孟浪的美中戰爭可能性,實際上遠比我們所想像的要高。其根據,是源自古代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最早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這一概念指的是指霸權更迭時期強國間的衝突危險性,源於修昔底德在西元前5世紀分析指出,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核心原因在於“雅典的崛起和斯巴達的恐慌”。他指出,當新崛起的勢力到了威脅替代舊支配勢力的時候,這種結構性的壓力就很容易發展成為武力衝突。

  事實上,從歷史來看,這種情況大抵會爆發戰爭。作者從世界史中找到了新興強國崛起後推翻原有霸權國地位的16個例子。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戰爭和拿破崙戰爭等,12次都是以戰爭結束。20世紀中葉開始向亞洲擴張的美國和對此不予認可的日本野心,從貿易摩擦開始,最終引發了珍珠港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表面上看起來是由薩拉熱窩事件引起,事實上也是由於歐洲各國利害關係交錯纏雜而發生的。但是,曾是19世紀世界中心的英國和隨著海軍力量大為增強而崛起的德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則是從戰爭爆發15∼20年前早已形成。新興勢力認為制度沒有得到迅速改變是因為支配勢力的妨礙,而支配勢力則認為新興勢力提出了過於急切的調整要求。在實力變化過程中發生的這一過渡期裏的摩擦,最終導致了衝突。

  那麼,目前的美中關係是什麼狀況呢?中國每過7年經濟規模翻一番,成為在製造業和市場方面淩駕美國的巨人。為了恢復昔日的榮光,通過實施強有力的反腐敗政策、鼓吹民族主義、結構調整、改組官僚,正在重建軍隊。但是,美國不認可這一事實。還有一個危險因素。作者指出,“如果好萊塢製作出中國對抗美國最終爆發戰爭的電影,很難找到比習近平和特朗普更加合適的主人公。”兩人有著民族主義野心、獨特的領導力、闡述國內難題等“不妙的相似性”,事實上早在去年的美中元首會晤中,就圍繞貿易不平衡和北韓核危機找不到妥協點。

  當然,戰爭並不是必然的。霸權更迭期內避免戰爭的案例也有四次。15世紀西班牙在教皇的斡旋下代替了葡萄牙的位置,20世紀初英國面對美國的無理要求,最大限度地捍衛了本國的利益,同時通過消除敵對感的外交策略避免了戰爭。最終美國與中國的對抗,是走向戰爭的第13個案例,還是和平解決的第五個案例呢?按照作者的想法,其答案在於兩國如何正確地認識修昔底德陷阱並為謀求和平傾注多大的努力。



朴善姬記者 teller@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