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好萊塢“公眾之敵=朝鮮”

Posted August. 07, 2010 07:49   

한국어

“臭婊子!”

在一間昏暗的暗室,朝鮮軍隊士兵正無情拷打一位元半裸狀態的美女間諜。建築物牆壁上貼著“自由統一”的標語。這是近期上映的動作片《特工紹特》的一個場景。電影主人公安吉麗娜•朱莉不久前訪問韓國,參與了該部作品的宣傳活動。影片中,主人公遭到當局叛變投靠俄羅斯的指控,為了給自己洗清罪名,紹特獨自踏上了亡命之旅。然而,與作品內容與動作場景相比,紹特在影片前半部分為破壞朝鮮核武器而潛入朝鮮軍隊,但被朝鮮軍隊發現並受拷問的場景引起了更大反響。不僅僅是影片《特工紹特》,在美國電影及連續劇,“大惡黨=朝鮮”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潮流。

○朝鮮在美國大眾文化成為績優股(?)

在外交方面,朝鮮正遭到美國的冷待。但是在好萊塢,朝鮮卻是一個“績優股”。

朝鮮最初在好萊塢受到關注是因為車仁表拒演“007誰與爭鋒”(2002年)。在這部作品中,進行武器販賣的朝鮮將校體現了可以與詹姆斯•邦德一搏的強悍的“敵人”形象。

此外,朝鮮還經常以巨作的著色劑形象出現在電影。在《變形金剛》(2007)中,美軍基地受到外部機器人攻擊,美國將官表示“會做出這種行為的只有朝鮮”。在影片《鋼鐵俠2》(2010)中,朝鮮試圖模仿製作鋼鐵俠特殊套裝,但是以失敗告終。動畫片《美國戰隊》、《世界員警》(2005年)則直接將朝鮮國防委員長金正日作為了描述物件。恐怖主義集團首張金正日自言自語地說“為什麼人們都這樣無知?應該像我一樣有文化…”,他邊彈奏鋼琴,邊演唱歌曲,但是他把“l”發音為“r”, ‘ronery’ ‘risten’ ‘pran’等詞語以戲劇化形式表現了金正日。

○“公眾之敵”納碎德國→蘇聯→外星人→朝鮮(?)

評論家指出,蘇聯一直以來都是好萊塢的“公眾之敵”,但這一地位似乎已被朝鮮取代。好萊塢作品通常會規定攪亂世界秩序的“敵人”,以征服這一敵人為主要內容。

好萊塢的最初敵人是納碎德國(獨裁者《瓦爾基裡》)和蘇聯(《獵殺紅色十月》、《白夜》等)。而後,好萊塢也曾將目光轉向外星人,代表作品包括《獨立日》、《火星人玩轉地球(翻新)》及《黑衣人》等。但是,進入2000年代,朝核危機高漲,朝鮮快速成為了“公眾之敵”。

但是,阿拉伯國家雖然在經受與美國相同的困擾,但是如《辛瑞那》(2006)與《王國》(2007),阿拉伯國家多表現出同情,也有部分電影指出最大的問題是美國“對於石油的野心”。這種趨勢與美國對於朝鮮的態度具有較大差異。

電影評論家朴幼熙表示:“從中世紀開始,西歐國家就對阿拉伯國家產生了諸多瞭解。而且,有許多阿拉伯人生活在美國,他們甚至可以形成一種群落。但是,朝鮮的資訊都是封鎖的。因此,人們對於朝鮮的印象並不是國家,而是一個充滿陰謀的恐怖主義集團。”



劉成雲 polari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