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難道我是…”20、30歲人群的失業壓力

Posted December. 05, 2008 04:25   

한국어

▽失業壓力

隨著企業陸續淘汰、公司不斷裁員的氣氛加劇,承受失業壓力的20、30歲職業人士逐漸增加。

1997年外匯危機時,曾目睹自己父親等40、50歲中年層失業情景的年輕人,從一開始工作起,就已經承受了不少結構調整的壓力。該現象不僅出現在有能力的職業人士身上,還擴散到了公務員社會。

已經入社5年的車恩京(假名•34歲•女)是一名宣傳公司的職員,公司非常器重她的才華,而且被認定為有能力的職員。不過,近日隨著客戶的減少,她開始不斷的壓抑自己,還不時自問“我能為公司做什麼”,結果業績不斷下跌。據瞭解,車小姐的父親因為外匯危機剛失去了工作。

7級公務員朴賢宇(假名•29歲)說:“朋友們都跟我說‘你是公務員,所以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因為上次外匯危機時,我的家境突然變壞,因此無法忘記那時的不安感”,“如今有很多同事正通過資格證獲取、學習等不斷開發自己的能力”。

承受事業壓力的大部分20、30歲職業人士都表示:“10年前父母失業時,在我心理留下了抹不掉的傷痕”。

▽度過愉快的業餘時間

精神科專家們指出,20、30歲職業人士承受失業壓力的能力比較薄弱。因為他們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社會上,都沒有確保充分的位置。所以對他們而言,失去工作就等於失去自己的全部。如果還有過10年前父母失業的回憶,那被淘汰的恐懼感會更大。

三星首爾醫院精神科的劉教授說:“20、30歲的年輕人認為,自己不應該被社會淘汰,而且有一種高估自己的位置和能力的傾向”。

因此,一旦有壓力,就會產生各種不安障礙。根據健康保險公團的“不安障礙診療人員現狀”報告書,2004年患有不安障礙的患者(20歲~30歲)有3萬4000名,而2007年增加到了4萬9000名。另外30歲~40歲的不安障礙患者從6萬2000名增加到了7萬名。今年8月末,20、30歲不安障礙患者已經超過了8萬名。

精神科專家指出,要想克服失業壓力就應該明確區分工作時間和業餘時間。而且除了同事之外,還要與其他領域的人進行交涉。

劉教授說:“不要用短淺的目光進行判斷,應該樹立職業生活和個人生活的長遠目標,並為完成目標而有規則地生活,這些活動有助於減輕失業壓力”。



金润钟 zozo@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