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觀點] 有所作爲

Posted July. 28, 2005 11:38   

한국어

“比喻”是用更爲生動的方式進行表達的修辭手法。故事成語或四字成語也是比喻手法中時常運用的手法之一。正如毛澤東的“16字戰術”,中國經常以四字成語整理出對內或對外政策的核心內容。16字戰術指,“敵進我退、敵駐我攪、敵避我打、敵退我追”。就是說,敵人靠近就後退,敵人停駐就進行攪亂,敵人避開就攻擊,敵人撤退就追擊。

▷2003年,胡錦濤上任以後,中國的外交政策從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轉向了“和平崛起”。換言之,通過“隱藏鋒芒,積蓄力量”的實利主義,使經濟實力得到加強後,宣佈“支援世界和平,發展成大國”。據專家分析,提出這種和平旗幟的背景是,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國威脅論開始擡頭。

▷根據情況和時代的變化,改變外交戰略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國也不例外。但自毛澤東以來,中國一直在堅守一種外交原則——“求同存異”。就是說,如果有分歧,就先保留,從達成共識的領域開始合作。可以認爲,向往一國制度的中國實施“一國兩制”,允許香港實行其他制度,也是奉行求同存異外交政策的表現。

▷前天,在中國北京舉行的第4輪六方會談開幕會上,中國外交部部長李肇星在致辭中提出求同存異的同時,強調進行持續性的協商。胡錦濤上任以後,再也聽不到中國此前一直在強調的“有所作爲”這句話。李肇星的發言有可能意味著在六方會談上很難適用新的外交原則——“對必要的部分積極介入,貫徹自己的意願”。但筆者認爲,雖然令人感到遺憾,但北核問題在這次也很難得到徹底解決。

評論員 宋大根 dks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