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伤口的地里

Posted May. 19, 2021 07:06   

Updated May. 19, 2021 07:06

한국어

一名14岁女孩去学校的第一天。除了老师,谁也不跟女孩搭话。午餐时间。少女一个人吃了便当,走到教室中间。这是为了喝火炉旁边水桶里的水。用勺子舀水喝完后,一名不到七岁的孩子走进教室说。“你能帮我用勺子舀点水吗?”女孩舀了水,孩子就小心翼翼地喝着。“谢谢。”听到这句话,小女孩哽咽了。那个孩子是第一个跟自己搭话的人。少女为了忍住哭泣,使劲地眨动眼睛。

少女的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白人,是一名混血儿。3年前去世的母亲也是韩国人父亲和中国人母亲所生的混血儿。其他的人都是白人。尽管自己反对,但一个有色少女还是来到学校,他们以不送孩子去学校作为回应。他们认为,学校应该只为白人而开。“那孩子说的我们的话呢。”连英语这门语言都必须是属于自己的。白人虽然生活在从印第安人那里掠夺来的土地上,但总是扮演着主人的角色。大人如此,孩子也如此。

这是旅美侨胞作家琳达·秀·朴的《草原莲花》中的故事。小说把一个少女在美国某小城遭受的种族歧视的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几乎同样经历了小说中描写的种族歧视事件。虽然小说的背景是没有韩国移民的19世纪末,但小说中到处投射着作者经历的种族歧视。远超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后来又进入21世纪,美国仍然是种族歧视的国家。因此,作者回顾自己的伤痛,再加上一些虚构。她希望成为一些人的安慰,成为一些人的“思想养分”,把伤痛当作了小说的素材。在伤口的地里创作的花朵盛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