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守护生命的“空气毛毯”

Posted October. 31, 2020 07:18   

Updated October. 31, 2020 07:18

한국어

俗话说,天气如心情,气候如性格。每天的天气积累起来就会成为气候,日常的心情积累起来就会成为性格。虽然天气和心情随时变化,但性格和气候很难改变。随着最后一个冰河期结束,持续1万多年的气候变暖,地球上繁衍了许多生命体。人类之所以能维持适宜的气候,是因为围绕地球的大气产生了温室效应。如果没有大气,地球的平均气温将比现在低33度,成为人无法生存的地方。所以,某些大气环境科学教科书的第一句话是这样的。“我们的大气围绕着容易被破坏的地球,是维持纤弱生命的空气毛毯。”

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一直维持气温的“空气毛毯”提高了温室效果,使气温快速上升。经常不变的气候也会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引起的气象反常也时有发生。在产业革命后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平均气温上升了1度以上。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本世纪之前气温将上升2度以上,生态界将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2015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如果平均气温上升2度,生物物种的20%至30%将灭绝。为了将气温上升幅度降低到2度以下,必须将1870年以后累积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限制在7900亿吨。我们已经用掉了我们获允排放量的三分之二。剩余的排放允许量,即碳预算约2500亿吨,各国应该进行分配,积极减少碳排放量,但碳预算很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耗尽。碳预算耗尽意味着不能再排放二氧化碳了。如果要维持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零的状态,就要实现排放量和减排量相抵消、无净排放的“碳中和(Net Zero)”。已经有70多个国家宣布了这种碳中和。继中国和日本之后,韩国最近也宣布碳中和,并表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值得庆幸的是,很多国家都加入了这一行列。但是,实现碳中和并不像说的那么容易。以产业革命的结果诞生的现代文明是以石油和煤炭为基础的。可以说是依赖于碳的文明,与碳的分离并不容易。至今仍有120多个国家没有标榜“碳中和”,像美国一样的主要碳排放国的气候政策也会随着国内政治发生动摇。更根本的问题是,在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中,没有强制各国承诺碳减排的有效手段。尽管如此,保持大气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上面提到的大气环境科学教科书的下一句话是这样的。“大气影响着我们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生命诞生时起,与我们在一起的空气就一刻也不能与我们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