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韩美首次联合调查结果:“细颗粒物的34%受中国影响,国内因素为52%”

韩美首次联合调查结果:“细颗粒物的34%受中国影响,国内因素为52%”

Posted July. 20, 2017 07:18   

Updated July. 20, 2017 07:40

한국어

调查显示,韩国四分之三的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生成物。在大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国外细颗粒物的影响也将近一半,部分大气污染尽管在地面观测不到,但大量存在于上空,说明此前排放量测量工作存在问题。

 韩国环境部19日公布了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去年5月2日∼6月12日的6周时间里对韩半岛大气污染进行检测的“韩美合作大气质量研究(KORUS-AQ)”的中期分析报告。这一项目利用美国宇航局的尖端航空器对韩半岛上空的大气质量进行了检测,并与地面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团队去年公布的韩半岛上空细颗粒层照片,再次唤起了国内对细颗粒物严重性的关注。

 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细颗粒物的75%以上是氮氧化物(NOx)、硫化物(SOx)、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等细颗粒物前体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的二次生成细颗粒物。虽然以前也有报告称二次生成物比一次生成物更多,但高出两倍以上还是首次得悉。研究显示,细颗粒物的对策应转而更加关注形成二次生成物的前体。

 受强烈的鄂霍茨克海气流的影响,去年5、6月份是大气相对干净的状态,但尽管如此,调查期间国外细颗粒物的比率仍高达48%。也就是说,即便气流很小,国外细颗粒物的影响仍然接近一半。按地域来分,中国山东地方最大,为22%;北京为7%;上海为5%。研究首次显示,北韩的影响也达到9%。

 在工业园区上空,测出了大量包括致癌物质在内的大气污染物。对大山化学工业园的调查结果显示,苯等2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很高,更为有意思的是,空中观测值比地面观测值高出数倍。参与研究的国立环境科学院有关人士表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强,迅速上升并扩散到大气中。以地面为中心的大气污染物质测定方式有必要发生变化。上升至天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有可能通过大气化学反应变成细颗粒物重新回到地面。

 观测显示,部分日子里仅韩国本国排放的细颗粒物就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日均标准(每立方米25微克)。环境部表示,在加强大气环境标准的同时,当务之急是制定国内对策。西海岸煤炭火力发电站对首都圈南部地区大气质量的影响也通过监控,首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李美智 imag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