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谁来监视监视者

Posted July. 11, 2013 06:04   

한국어

电影“全民公敌”开头的场景就是漂浮在地球上的卫星监视地面上人们的一举一动。被卷进阴谋的主人公律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情报机关追击。金融交易被中断、手机被跟踪。国家安保局(NSA)追捕主人公的理由是NSA暗杀了反对窃听允许法案的上院议员,但是偶然拍下该场景的影像被送到了主人公手里。斯诺登的曝光意味着这样的情况不仅是电影里的场面,还有可能是现实中的故事。

美国情报机关中,中央情报局(CIA)虽然很有名,但是很多人都知道其实具有更大权利的是NSA。NSA涉及到在地球上方来来往往的所有信息情报(信号情报),但是其本身却非常鲜为人知。甚至有玩笑称NSA就是“没有这样的机关(No Such Agency)”的缩写。有线无线通信和暗号化的外交电文、放射线信号等所有信号都能在这里捕捉到。斯诺登曝光说,NSA通过名为“棱柱”的系统从谷歌、face book、苹果、youtube等搜集了没有犯罪嫌疑的普通使用者的电子邮件、通话内容、图片、影像等。每天的窃听次数达到了30亿件,可以说没人能逃过监视网。我们是跟真正的“大哥”生活在一起。

前任CIA职员兼NSA签约公司职员的斯诺登因为觉得“不能生活在所有的行动、活动、感情表现都被记录的世界上”,才决定曝光监视体系。NSA的窃听在9•11恐怖袭击以后开始的这一点表示,情报搜集的目的是预防恐怖袭击。

情报机关出身的斯诺登不可能不知道国家安保的重要性,但是他相信为国家安保的窃听不应该由国家进行许可,而是应该由大众进行判断。但是公开的情报会失去作为情报的价值,因此也不能说斯诺登的想法是对的。实际上在他曝光以后,基地组织改变了通信讯号等,他的行动正在付出昂贵的代价。

在我国,对于在学校、停车场、街头设置监控电视的问题,赞成的舆论远高于反对的意见。对没有犯罪的安全世界的期望,让人们宁愿承受着私生活被侵害。国家安保和私生活之间哪种价值应该是优先,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绝对的基准,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人们的认识发生变化。

问题是不能保障情报机关的情报只用于原来的目的。NSA涉嫌把过去通过Echelon系统收集到的情报利用在盗取其他国家的尖端产业技术或协商上。就算可以容忍情报机关除了安保,还为了国家的经济利益收集情报。可是实际上这样的情报在很多情况下被利用在个人和政权的利益上,而不是国家利益。

私生活的秘密和自由明显是重要的价值,但是在不能一个人生活的世界上,不能把这个当作是绝对的基准。斯诺登没考虑到的一点是,现代人在世界上生活时感到的不安和恐怖已经达到可以盖过私生活侵害。虽然很多人对斯诺登议论纷纷,讨论他是不可救药的小孩子还是充满正义感的热血青年,但是提醒不接受监视的权利机关随时能走上错误的道路是具有意义的行为。“谁来监视监视者(Quis custodiet ipsos custodes)”的拉丁语命题不仅对NSA,对因为介入选举和西海北方限界线(NLL)发言录的公开,处于争议中心的我国的国家情报院也是仍然有效的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