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点评]“三岁村”

Posted June. 29, 2010 08:26   

한국어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这本书是克林顿总统执政时,总统夫人希拉里•克林顿于1996年出版的书籍。虽然只是讲述子女教育和家族重要性的这样一个平凡的内容,但在当时的美国得到了“基本标准”这一评价。因为,拒绝结婚、育儿等传统精英们(相当于“江南左派”)重新发现了传统。克林顿强调说:“要想让宝贝们健康地成长,必须存在按照传统生活的家庭。”

▷书籍题目出自非洲的俚语。我们也曾度过那种时光,年轻的妈妈一旦养育孩子,就一定需要邻居大婶、奶奶、村里大叔以及学校老师等乡亲父老的帮助。鉴于共享价值的网络、市民社会以及整个国家负责子女教育的观点,最终形成了“养育孩子的村子”这一概念。

▷我国也有强调子女教育重要性的另一个俚语“三岁时的习惯临死也改不掉”。文化评论家李御宁指出:“该俚语中蕴含着三岁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祖先通过经验积累的智慧。因此有必要铭记祖先对婴幼儿教育的洞察。”嘉泉医科大学脑科学研究所表明,近期拍摄39个月婴儿大脑的结果显示,不论在形状上还是在大脑的神经传达网上,婴儿的大脑和成人没有太大的差异。

▷昨天在国立中央博物馆举办了“三岁习惯”与“养育孩子的村子”相结合的产物“三岁村”的建立仪式。这是以“社会一起努力开展婴幼儿保育”为宗旨,由首尔市和Gchongil财团一同开展的运动。Gchongil财团的李吉女会长表示:“包括祖父母在内,社会即村子若能分担育儿负担,那么就能提高世界最低水平的出生率。”脑科研究所将通过三岁村的预备父母教室、诞生祝贺事业、祖父母教室、保育专家教室,提供脑科学与幼儿保育的信息。只要三岁村能结合尖端科技的脑科学与共同婴幼儿养育模拟(Analog)体系,就能成为“Digilog(Digital+Analog)”教育的象征。

评论员:金顺德 yuri@donga.com